【注册】获得论坛邀请码![提示]本站贴图请注意!社区新会员朋友签到诚招版主,欢迎加入社区!
【增加贡献】本站宣传贴论坛之星评选[现金积分兑奖]本站免责声明本站专用QQ群
返回列表 发帖


魏姓才华杰出 功名显赫光彩
  读过《史记》的人,一定会对书中那些姓魏的杰出人物,印象深刻。姓魏的人,在漫长的春秋和魏国时代,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出色人物,而他们,正是后来魏姓人的祖先。魏,岂不是一个显赫而光采,足以傲视群伦的姓氏?

  魏姓光彩的起源,根据《姓纂》的记载,是这样的:“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后裔万仕晋,封于魏,至双绛舒,代为晋卿,后分晋为诸候,称王,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望出钜鹿,任城。”

  由此可见,魏姓是黄帝的姬姓嫡裔,他们原来是毕国的人,传到周文王的曾孙毕万的时候,到晋国做了官,食采于“魏”这个地方,他的历代子孙并且都是晋国的高官,后来权势日隆,到了魏斯的时候,乾脆与韩、赵两家同时瓜分晋国,自成为一个诸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春秋与战国的分野,就在此时。战国时代,魏国并被列为“七雄”之一,他们当时叱咤一时,不难想见。

  战国时魏国的位置,大致是在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西南部一带,因此,魏姓的最初发源地应该就在这儿,后来才逐渐繁衍到其他各地。现在,在河北省和山西省,魏家仍然是当地的望族。

  谈起魏家早期的光荣历史,真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得完的,因此,只好举几个比较著名的例子,简单来说明魏姓祖先的杰出才华与显赫事功了。

  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魏姓先人,可能要算是春秋时代的魏武子,也叫魏 ,当时,魏家仍然是晋国的大夫,还没有独当一面。而这位魏 ,却被“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倚为股肱之臣,为魏家以后的飞黄腾达,铺设了平坦的大道。魏 有两个儿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结束春秋时代,揭开战国之幕的魏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魏文侯。魏国是在他的手里,一跃而列为诸侯,并且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对于当时的天下大势,举足轻重。据《史记》的记载,他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结果四方的贤士都向他投归,他的声名也因而大噪,他并且曾派乐羊攻陷中山,派西门豹守邺,从此河内称治,为魏国奠定了强盛的基础。

  战国时代,魏国在群雄争立的混乱局面中,仍然巍然屹立,傲视群伦,几千年来人人都知名的信陵君,就是当时魏家的杰出子弟。  

  魏征,则是人们所熟悉的唐代名臣,他是唐太宗的谏议大夫,唐太宗在位的那些年,是汉族声威最为远播的时期,不过,被四夷尊为“天可汗”的唐太宗,对于这位敢犯颜直谏的大臣,却显得有点敬惮。魏征的文才也非常好,曾经撰写《隋书本纪列传》,还撰有《类礼》二十卷,十分受到唐太宗的重视,曾命藏之秘府,奉为国宝。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小鬼论坛

TOP



薛氏组成众多 源出河东等地
  《姓纂》写道:“黄帝25子,一为任姓,裔孙奚仲居薛,至仲虺为汤左相,代为侯伯,历三代凡64世,周末为楚所灭,公子登仕楚,怀王赐沛邑为大夫,遂以国为氏,望出河东、新蔡、沛国、高平。”

  《姓氏考略》说:“本自黄帝任姓之后,裔孙奚仲居薛,历夏、殷、周64代为诸侯,周末,为楚所灭,后遂氏焉。”

  《吴录》:“孟尝君封于薛,秦灭六国而失其祀,子孙遂以薛为氏。”

  《魏书官氏志》:“西方诸部叱干氏,后改为薛氏。”

  《通志氏族略》:“辽西有薛氏。”

  《唐书》:“薛怀义,本姓冯,名小宝。”

  从以上这些记载看来,薛姓既具有光耀而悠久的历史,组成的分子又众多而庞大。有出自黄帝的任姓奚仲之后,有出自虞舜的妫姓孟尝君之后,有出自周文王的姬姓冯氏之后,又有出自外族叱干氏之后,则“薛”这个姓氏,岂不是十分的多采多姿!

  薛姓最早在历史上出现,不管是传自任姓的一支,或是孟尝君的一支,都是在大约2000多年以前的周朝末期,他们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国亡之后子孙才“以薛为氏”。不过,传自任姓的一支,出现的时期应该略早于出自孟尝君的一支,因为,周代的薛国,最初是封给奚仲的,在漫长的春秋时期,一直为黄帝的任姓后人所有,到了末期,该地方变成了齐国的领地,并且成为孟尝君的封邑。由此看来,两支薛氏的得姓虽然有时间上的差别,但却发源于同一地方,也就是发源于昔为薛国,而今为山东省滕县薛城的地方。当然,后世的汉族薛氏,最早也都是来自山东的薛城。

  根据《姓纂》的记述,这两支汉族薛姓,后来主要是繁衍于河东、新蔡、沛国、高平等地,河东就是现在山西省黄河流域以东的一片地方,新蔡即为今河南省新蔡县,沛国在今安徽省宿县西北,高平则为现在山西省的高平县。这些线索,实在不失为姓源头绪众多的薛姓人士探寻家世渊源时的宝贵资料。

  薛姓的姓源,虽然头绪不少,但传自奚仲和孟尝君的两支,无疑是两股主流,而薛姓的两位主要始祖,全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这一点,更无疑是每一位薛姓人士都引以为荣的。

  薛姓出现于周朝末期的战国时代,便已名人能士辈出。譬如,当时主张长幼尊卑皆应有序的高士薛居州;秦国以善于相剑而闻名的薛炬;以及稍后佐刘邦定天下有功,在汉高祖所定的十八侯位中列为第十四的薛欧等,都是早期历史上的薛姓知名人物。

  汉代的400年间,薛姓的名人更是光宗耀祖,重要人物满载于史书,其中,又以薛宣和薛包的名气最为响亮。

  唐代,对于薛氏来说,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不但人才辈出光耀史册,而且一方面子孙向南播迁,一方面也由于外姓和外族的改姓为薛,而增加了许多新的血轮。

  先谈他们的向南播迁。根据《崇正同人系谱薛氏条》的记载,南方的薛姓,正是在唐代开始自中原迁移过去的。该谱是这样记载的:“而南方薛氏,则由唐末黄巢之乱,其族有避乱而南,徙于福建宁化县石壁乡者,及元代薛信,由宁化转徙粤之平远。”换言之,薛姓南迁的头一站,也是福建,到了元代,再由福建繁衍到广东。

  谈到唐代的薛姓名人,头一个浮上国人脑际的,可能就是那位家喻户晓的薛仁贵了。实际上,薛仁贵的确是唐太宗手下一名威猛无比的大将,“征东”时曾经把辽东的20万大兵打得落荒而逃,溃不成军。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TOP



孙氏祖先文王 历代事迹辉煌
  孙姓在历史上,一直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姓氏,历代的伟人名士辈出。

  这个著名的姓氏,根据《姓纂》的记载,其最早的祖先是周文王。周朝是一个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周文王的第8个儿子康叔,就被封于卫。传到卫武公的时候,武公的儿子惠孙做了卫国的上卿,惠孙的这一支,主拿孙字当作了他们的姓氏。当时的卫国,就是现在山西太原一带。《姓纂》的这一段考据,已被后世所共认——孙姓的祖先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

  不过,到了汉唐之际,却又有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说法:

  《唐宰相世系表》写道:“又出毕姓,孙叔敖后,又齐陈无宇之子书,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食采于乐安,子孙因乱奔吴,孙武为吴将,其后也。”

  《汉孙根碑》说:“先出自殷比干。”

  《汉书》:“夏侯婴为滕令奉军,号滕公,其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公主,故公子孙又为孙氏。”

  《汉书》:“荀卿避汉宣帝讳改孙氏。”

  以上的这些说法,说明了三点:

  第一,孙氏姓源,后世仍不敢真正确定,所以才有源于比干,孙叔敖等不同的说法。

  第二,由于各种因素,或因功赐姓、或随外家改姓,或避帝讳,曾有多人放弃原来的姓氏,改以孙为姓,而使孙姓日益增多。

  第三,现在姓孙的人,有一部分在血缘上很可能是陈、荀、夏、侯等姓的后代。

  历来对于孙氏姓源的考据,既然是如此的众说纷纭,现在孙姓之人想要追溯血缘上的正确出处,也就较为费事了。

  在历史上不计其数的孙姓名人中,孙阳可能要算是最早在史书上出现的一位。孙阳这个名称,大家也许比较陌生,但是如果提起“伯乐”,大家一定熟悉万分了。孙阳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伯乐是他的字,以善于相马闻名,后世也就以“伯乐”两个字来表示一个人的知人之明了。

  其次,便是鼎鼎大名,被全世界军事学家奉为军学泰斗的孙武了,他所著的《兵法十三篇》,一直到今天,都被奉为军事上的最高法则。孙武的后代,也出了一位以兵法见长的著名人物——孙膑。

  翻开《尚友录》上历代孙姓名人的事迹,却没有一位是可以比得上孙中山先生的,他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每一个中国人都深铭五内。大家都公认他的丰功伟绩,在中国过去的历史中,无人能及。孙姓人的杰出与卓越,真是在他的身上登峰造极了。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TOP



组织错综复杂 白姓寻根不易
  

  据诗人白居易的自序家状,他是周代时楚国太子建之子白公胜的后裔。《姓纂》一书上也有一段记载说:“黄帝之后,秦大夫白乙丙,楚有白公胜,楚平王太子建之子也”。把这两个说法相互印证,则可知白氏家族是源自两三千年以前的楚国公族,推溯起来是上古颛顼帝的¤姓后裔,当然,更是源远流长的黄帝子孙。

  白氏的得姓始祖白公胜,在当时史家的笔下,并不是一位具有好名声的人物。不过,白氏家族之称盛于春秋时代的楚国,却是不容否认的。

  白公胜乱国被诛之后,楚国白氏家族的子孙,很可能为了避乱而纷纷出奔他地,所以到了不久之后的战国时期,白姓古人便遍布于山西和陕西等地。像后世言治生者皆祖周时先贤白圭,他是当时的魏人,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人;威风无比的秦国大将白起,则是当时的?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县人。

  这个成名了两三千年的家族,依照白居易的自序家状和《姓纂》的考证,是源自楚国的公族已如上述。然后,过去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他们的历史还要更早,像《姓氏考略》及《姓氏寻源》等古籍就指出:“元命苞,炎帝臣有白阜,怪义之子,为神农通水脉,当为白姓之始。”换言之,白姓是早在炎帝神农氏的时期就已经有了的,他们的得姓历史,远超过五千年。

  这种说法,不论其可靠性如何,后来白氏家族的组织情形却的确是相当复杂和庞大的。细细算来,除了源自楚国公族的一支之外,另外在唐朝以及五代时期,还有许多突厥人和胡人也都以白为姓,甚至,更有人“以地为氏”而姓了白。

  关于白氏家族的复杂组织情形,有以下的文献可资参考——《姓氏考略》:“又或以地为氏,唐置白州,即逸周书所云白氏之国”;《万姓统谱》:“五代,吐谷浑酋长白承福,庄宗赐姓李。陈永贵,胡人,本姓白,为行军总管。李可久为吐谷浑宁朔两府留后,本姓白氏,赐姓李,望出南阳”;《北县氏族略》:“唐白元光本突厥人,封南阳郡王,其后为白氏。”

  像这样错综复杂的组织情形,现在的白姓人,要想找出自己血缘的真正所出,除非拥有完整的族谱,恐怕是很不容易如愿以偿的。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TOP



冯系承周文王 派别多脉络清
  根据《姓纂》的记载,冯姓也是周文王之后,他们的老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毕公高。毕公高的后代毕万封在魏地,毕万有个孙子食采冯城,于是,这一支子孙就以采邑的名称为姓,以后统统都姓冯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冯姓虽然有好几位深具才华的人见诸史书,但是跟其他同样出自周文王的大姓比较起来,在事功上还是多少有点逊色。至少,在当时熙熙攘攘的群雄并立局面中,姓冯的人就似乎未曾扮演过“独当一面”的重要角色。

  然而,这个姓氏却繁衍得很快,到了汉唐时期,就从原来发源的陕西,繁衍到了河南、河北、山西、乃至福建等地。冯姓的子孙在迁到这些地方以后,竟然青出於蓝,纷纷有了十分优异的表现,为他们不甚得意的老祖先,大大地扬眉吐气。

  现在,冯姓的派别相当多,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大致如下:

  出於颍川(河南省)的冯氏,是东汉光武帝的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后代。冯异就是著名的“大树将军”,曾经为光武帝平赤眉,击匈奴,军功彪炳,后来被封为阳夏侯,腾达非常。

  上党(山西省)的冯氏,则系汉代左将军冯奉世的后代。冯奉世也是一位威震诸夷的大将,汉宣帝时,曾经出使西域各国,接连击败了莎车等国,后来又以破羌之功,被封为关内侯。

  别外,福建长乐的冯姓,是宜都侯冯参的后代;京兆的冯氏,是燕王冯宏的后代;出自弘农(河南省)者,是西魏宁州刺史冯宁之后;出自河间(河北省)者,则为唐监察御史冯师古的后代。

  像这样把族系的出处考据得清清楚楚,脉络分明,在姓氏当中还是很少有的,姓冯的人士真是比别姓的人幸运了。

  历史上知名的冯姓人物中,有一位比较为人熟悉的冯道。他是五代那个乱糟糟的时代的人,曾经接连做了唐、晋、汉、周诸朝的首相,不能不算是显赫万分,然而,他那种不把丧君亡国之耻放在心上的行径,却为后人所鄙视。不过,如果仅从才华上来讲,冯道倒不失为一代能士。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TOP



彭祖长命八百 子孙封地为姓
  关于彭姓的起源,历来的考据十分翔实,所以後世姓彭的人士都可以脉络分明地找到自己家族的来处。这份幸运,当然也是拜彭祖之赐。

  彭姓的来龙去脉,各种古籍的有关记载很多,其内容则不外以下数种:

  《姓纂》:“大彭为商诸侯,以国为姓,盖陆终第三子彭祖即大彭也。”

  张澍所著《姓氏五书》:“颛顼曾孙祝融之弟吴回,生陆终,陆终子六人,其三曰?2055,为彭祖,封於大彭。”

  《郑语》:“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

  《姓氏考略》:“望出宜春,又,安定胡永胡有彭氏,见《晋书》;又,西羌南蛮皆有彭氏。”

  由此可见,汉族的彭姓是颛顼帝的嬴姓之後,颛顼是黄帝轩辕氏的孙子,他的後代,是汉族的主要组成分子。传到其曾孙辈的时候,有重黎和吴回两兄弟先後当了“祝融”,也就是专门掌管祭火及用火的官,对于整个民族的演进极有贡献。吴回的一个叫做陆终的儿子,总共生了6个儿子,其中的老三名为?2055,就是活到800岁高龄的彭祖,算起来是颛顼的第五世孙,由於他的封地是在大彭,所以子孙就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地命氏”,而中国也开始有了“彭”这个姓氏。如此看来,彭姓的历史悠久,是不容置疑的。

  彭姓,是发源于4000多年以前的殷商诸侯国大彭,当时的大彭,就是现在江苏省的铜城县,迄今铜城县的西边还有一座大彭山,足见其渊源。当然,後世的彭姓人士,最初应该都是从江苏的铜山分支出去,然後在各地分别繁荣茁壮的。

  殷商之际的彭姓名人,实际上不仅仅是彭祖一人,另外,还有一位曾谏其君不听而投水死的殷大夫彭咸,也被後世列为人臣的楷模。

  秦汉之际,彭氏也是文人名士辈出,其中又以曾经辅佐汉高祖刘邦得天下的大将彭越,最为有名,他曾先後在汉高祖收魏、定梁、灭楚的战事中,多建奇功,後来并被封为梁王,真可以说是显赫一时。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TOP



连姓发祥山东 始祖连称大夫
  这个姓氏的历史十分古老,先秦时期名登《左传》的连称,即为最显著的例子。

  连称,是当时齐国的大夫,曾经风云一时。他的事迹,《左传》是这样记述的:“襄公使称与管至父戍蔡丘,瓜时而王,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遂作乱,弑襄公。”

  这位连称,据说便是后世连姓的始祖。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便采认这个说法:“左传齐大夫连称之后。”根据这派考证,则连姓家族是发祥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推算起来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

  不过,关于连姓的源流,过去的姓氏学者大多认为并非仅仅只有《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说的2000多年,而将之推溯到更为遥远的上古时期,认为他们是陆终的第三子惠连所一脉传留下来的。这派说法,《姓氏考略》一书最足以代表,该书指出:“出自陆终三子惠连之后。”

  惠连,是陆终6个儿子当中的老三。陆终,则是祝融氏吴回之子。吴回,又是颛顼帝高阳氏的曾孙。高阳氏,则是黄帝的裔孙。像这样一步一步地往上面推溯上去,则连氏家族的源远流长和光荣家世,自是人所共睹,不在话下了。

  连氏家族的组织情形,实际上相当地复杂,除了上述源自惠连和连称的两支之外,另外至少还有三四支不同的组成分子。这种情形,只要参阅下列的文献,相信便可以一目了然——《姓氏考略》:“又楚连尹、连敖,皆官名,连姓必有以官为氏者。望出上党。又,鲜卑有连氏,《见汉书》”。《魏书官氏志》曰:“是连氏、太连氏,皆改连氏”。

  由此可见,连氏家族,至少是由五支不同的“人马”所组成。一支源自上古的颛顼高阳氏。一支为齐国大夫连称之后。一支来自楚国连尹、连敖等官职的后人。一支出于鲜卑族。一支则为通古斯族的后裔所改。像这样复杂的组织情形,目前连姓人士要正确地找到自己的真正出处,恐怕就困难重重了。

  《姓氏考略》上所谓的连尹和连敖,都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官职之名。连尹,依照《左传》的注疏,是一种射官,后来楚国的确有人以“连尹”两个字为姓。譬如,在《通志氏族略》上就有一位叫作连尹襄老的楚国人。连敖,也是类似连尹的一种职位不甚高的官职,当年韩信亡楚归汉时,就曾委屈地担任过这种小官。“以官为氏”,是古人得姓的主要途径之一。连氏家族之中有一部分是先秦时期连尹、连敖的后裔,虽然详细的情形无可考,但却是顺理成章,十分可能的事。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TOP



范姓始祖显赫 左右早期政治
  这一个辉煌的钜族著姓,有一个比许多其他姓氏更特殊的地方,就是对于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十分清楚。关于范姓的姓源,根据《姓纂》的记载是这样的:“帝尧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灭杜,杜伯之子温叔奔晋为士师,曾孙士会,食采于范,遂为范氏。”

  由此可见,范氏的始祖,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的圣君唐尧,尧的这一支子孙历经虞舜、夏、商诸代,都称为唐杜氏,入周被改封于杜,不久被周宣王所灭,当时杜伯的儿子就跑到晋国,被任为士师,并因官命氏改姓为士,传到他的曾孙士会的时候,做了晋国的上卿,食采于范,于是,士会的子孙也按照当时“以邑为氏”的习惯,统统姓了范,而一直繁衍到现在。

  范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更已显赫万分,自士会以后,范武子、范文子、范宣子、以及范献子,世代都是晋国的上卿,可以说是曾经左右早期政治的世家钜族之一。

  2000多年以前就发迹于晋国的范氏,后来是高平的望族,古时的高平,就是现在山西省的高平县,位置在晋城县的北面。换言之,以后各地的范姓人家,有很多都是发源于山西,跟山西的范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卧薪尝胆, 勾践复国”中的范蠡,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范蠡的更难能可贵之处,是他的懂得急流勇退。据传,勾践复国之后,把范蠡高封为上将军,可是他却认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并且深知勾践的为人是可与同患难,而难同安乐,所以毅然辞去高官厚俸,乘舟浮海以行,而且从此未返越国。

  这位了不起的人物在功成身退之后,据说是改名换姓历游齐、陶等地,后来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结果却变成了巨富,自号为陶朱公。他的一生,真可以说是“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了。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TOP



周姓悠久历史 文王以国为氏
  曾经统治中国达874年之久的周文王、周武王这一家人,究竟是不是现在姓周的最早祖先?周朝与周姓之间又有什么连带关系?

  根据《姓纂》的记载:“帝喾生后稷,至太王, 邑于周,文王以国为氏。”由此可见,原本姓姬的周文王,当初也跟其他有封邑的人一样,拿封地的名称当作自己的姓氏,而世代沿用下来。

  由此,可以获得这样的结论:周文王是周姓的鼻祖,周姓汉人的血缘,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

  文王以国为氏。当时周国的位置,就在现在陕西省的岐山县一带。后来周家父子取得天下,国都设在镐。镐的位置,是在现在陕西省长安县的西方。到了懿王的时候,国都迁往槐里。槐里在今陕西省兴平县的东南方。由此可见,周姓的最初发源之地,应该是在陕西这个地方,以后才逐渐繁衍到其他地方去的。周姓的繁衍,应该是自西而东,也就是从陕西逐渐地迁移到河南。

  以周文王父子为周氏的始祖,是历来被普遍采信的说法。不过,周姓之见诸史书,并不始自周文王,早在黄帝的时候,就有过周姓的出现。

  据《姓氏考略》的记载,黄帝有一位大将叫做周昌,商代也有一名太史叫做周任。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分散在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等地。

  这段记载,虽然指出财周氏的姓源并不仅仅为周文王的一脉,然而却提供了一个可贵的事实——周姓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汉族姓氏。

  “文王之治”,是传统上的一个政治崇高境界,所以周文王不但被共认为周姓汉族的始祖。更是5000年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对历史的影响之大,真可以说是无与伦比。这正是数千年来每一位周姓人的共同荣耀。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TOP



汤氏商汤之后 家族历史悠久
  商汤,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殷商的开国之主成汤拥有天下之后的号。成汤,是帝喾之子契的十四世孙,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本来居于¤,是夏朝的方伯,专管征伐之事。后来,夏桀无道,他就兴兵伐之,把夏桀放逐到南巢,代有天下,并且定国号为南,因此,后世才会称他为商汤。

  能够拥有这样一位始祖,天下的汤姓人士,真可以说是光采荣耀与生俱来,何其幸运。

  那么,何以见得商汤就是三千多年以来汤姓人的始祖呢?这一点,可以在唐朝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找到证据,该书是这样说的:“殷汤之后以谥为姓,宋有道人汤惠林,中山,范阳。”同时,汤姓还有一个比他姓更为幸运的地方,那就是天下的汤姓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只要是姓汤,就是商汤的后代,‘三千年前是一家’。当然,他们的家世渊源更可以远远地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轩辕氏,因为,商汤是契的十四世孙,契是帝喾高辛氏之子,而高辛氏正是黄帝的曾孙呢!

  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后世的汤氏,主要是繁衍于中山和范阳两个地方,那么,现在各地的汤姓人家,应该也大多来自河北省的中部,因为,在唐代时,中山指的是今河北定县,范阳则指的是现在河北大兴县一带。

  这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采家世的姓氏,令人奇怪的是,在早期历史上所出现的名人并不很多,只能在各种史书上看到许多并非以汤为姓的商汤后代的记载,而很难找到汤姓的著名人物。

  汤姓这种沉寂的现象,曾经维持了一段长时期,一直到五代之时,才被一位来自安徽贵池的汤悦所打破。

  为汤姓扬眉吐气的汤悦,最初是一位以文章出名的才子,曾经仕南唐为宰相,凡是李家皇室的书檄教诏,都出自其手,后来,随其主归宋,被赵匡胤封为光禄卿,他的才华也深受宋朝皇帝的器重,曾奉敕撰“江西录”十卷。

  宋代以后,汤姓的杰出人物就多得不胜枚举了,汤乔年,汤梦觉、汤鹏举父子,汤莘叟以及汤¤等等,都分别在各方面十分有成就。

  明代,汤氏也是名人辈出,除了跟从明太祖平天下,被封为信国公的汤和以及那位大胆指责朝廷信私人,塞言路的名气响亮的汤显祖外,还出过一位了不起的爱国学者汤文琼,据传,当明末满清攻陷京师时,他慨然叹说:“吾虽布衣独非大明臣子耶!”并且在其衣襟上写下“位非文丞相之位,心存文丞相之心”后,投缳殉国。汤文琼的爱国表现,何其可敬!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