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获得论坛邀请码![提示]本站贴图请注意!社区新会员朋友签到诚招版主,欢迎加入社区!
【增加贡献】本站宣传贴论坛之星评选[现金积分兑奖]本站免责声明本站专用QQ群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姓故事连载

目录

蒋氏系承伯龄 望出河南蒋乡 (连载一一九)
饶姓以邑命氏 望出平阳临川 (连载一一八)
文氏系承姬氏 家世背景光彩 (连载一一七)
赖氏以国为姓 望出颍川南康 (连载一一六)
邓氏系承曼氏 光芒照耀历史 (连载一一五)
欧氏系承无疆 家世源流悠久 (连载一一四)
易姓系承姜氏 望出济阳太原 (连载一一三)
钟氏系承微子 古与钟离同源 (连载一一二)
方姓系承方叔 望出河南境内 (连载一一一)
吕姓系承神农 源自南阳河东 (连载一一0)
施姓系承施父 源起齐鲁吴兴 (连载一0九)
朱氏系承曹挟 望出吴郡沛国 (连载一0八)
郑氏系自周友 源起河南荥阳 (连载一0七)
杨姓系承伯侨 望出关西弘农 (连载一0六)
江氏系承伯益 源起江陵济南 (连载一0五)
蒲姓系起扈氏 得姓饶富趣味 (连载一0四)
池姓以居为氏 望出河南西平 (连载一0三)
章姓系承姜氏 名人不胜枚举 (连载一0二)
尤姓系承晡季 源起河南汝南 (连载一0一)
石姓系承石碏 家族显达卫国 (连载一百   )
车姓系承田氏 望出鲁国等地 (连载九十九)
武氏系承姬武 望出太原沛国 (连载九十八)
毕姓系承毕高 望出河内东平 (连载九十七)
陶承陶唐虞舜 源起陶丘虞城 (连载九十六)
秦姓系承颛顼 望出天水太原 (连载九十五)
华姓系承华督 源起商丘武陵 (连载九十四)
宁甯二氏相通 系承姬姓后裔 (连载九十三)
凌姓系承康叔 源起河南渤海 (连载九十二)
邬姓系承陆终 望出南昌崇仁 (连载九十一)
史姓系承史皇 源起宣城武昌 (连载九十   )
辛姓系承姒氏 发祥繁衍陇西 (连载八十九)
韦姓出自大彭 苗裔以国为氏 (连载八十八)
简氏系承简伯 望出范阳涿郡 (连载八十七)
伍姓系承伍胥 望出安定武陵 (连载八十六)
古氏系承姬氏 望出山西代郡 (连载八十五)
马姓系承赵奢 望出陕西扶风 (连载八十四)
夏氏系承夏禹 望出会稽高阳 (连载八十三)
岑姓系承周渠 显赫汉唐两代 (连载八十二)
柳氏系承展禽 名人不绝史书 (连载八十一)
邹姓系承颛顼 传自邾娄宋国 (连载八十 )
姜氏系承吕尚 源起岐水天水 (连载七十九)
唐姓系承叔虞 源起山西翼城 (连载七十八)
云氏系承缙云 望出琅邪河南 (连载七十七)
翁姓系承姬氏 堂号宋六桂堂 (连载七十六)
韩氏系承武子 望出颍川南阳 (连载七十五)
赵氏系承造父 望出太原等处 (连载七十四)
金姓系承少昊 望出江苏彭城 (连载七十三)
骆姓系承姜骆 望出内黄会稽 (连载七十二)
龚氏系承共氏 避难加龙为龚 (连载七十一)
田与陈本一家 田横王留大名 (连载七十 )
侯氏遍布北方 传自姬姓后裔 (连载六十九)
丁氏源自五支 炎帝后裔居多 (连载六十八)
温氏家世荣耀 源自晋国公族 (连载六十七)
詹氏祖周宣王 家族历史悠长 (连载六十六)
谭国为齐所灭 子孙以国为氏 (连载六十五)
颜氏家世两支 皆为黄帝后裔 (连载六十四)
苏氏系承昆吾 发源河南临漳 (连载六十三)
关氏发源安邑 家世光彩荣耀 (连载六十二)
康姓来源多个 主要祖先有二 (连载六十一)
梅姓家族始祖 商朝诸侯梅伯 (连载六十 )
巫氏系承巫彭 源起山东平阳 (连载五十九)
黎氏家族组成 帝尧后裔为主 (连载五十八)
程姓源流追溯 祝融氏重黎后 (连载五十七)
莫姓以地为氏 另说以官为氏 (连载五十六)
甘姓始于商周 甘盘甘罗为证 (连载五十五)
廖氏闽粤大姓 源出三大主流 (连载五十四)
孔姓出自殷商 三千悠久历史 (连载五十三)
钱姓出自官名 确有金钱渊源 (连载五十二)
徐氏家族始祖 夏禹贤士伯益 (连载五十一)
邱氏原姓为丘 尊孔崇儒改姓 (连载五十 )
秦皇统一天下 何自韩姓分出 (连载四十九)
袁氏大舜后裔 一姓六字之异 (连载四十八)
任姓渊远流长 具有光荣传统 (连载四十七)
雷姓系承方雷 养蚕嫘祖同宗 (连载四十六)
邢氏周公後代 发源河北邢台 (连载四十五)
倪郳同出一源 宋后名人辈出 (连载四十四)
涂氏以水为姓 家族望出豫章 (连载四十三)
罗姓祝融之后 望出豫章长沙 (连载四十二)
龙氏古老家族 表现出类拔萃 (连载四十一)
汤氏商汤之后 家族历史悠久 (连载四十 )
周姓悠久历史 文王以国为氏 (连载三十九)
范姓始祖显赫 左右早期政治 (连载三十八)
连姓发祥山东 始祖连称大夫 (连载三十七)
彭祖长命八百 子孙封地为姓 (连载三十六)
冯系承周文王 派别多脉络清 (连载三十五)
组织错综复杂 白姓寻根不易 (连载三十四)
孙氏祖周文王 历代事迹辉煌 (连载三十三)
薛氏组成众多 源出河东等地 (连载三十二)
魏姓才华杰出 功名显赫光彩 (连载三十一)
吴国公子之后 柯氏称盛南方 (连载三十 )
曹姓黄帝后裔 源自山东南移 (连载二十九)
出自周代公族 萧氏人才辈出 (连载二十八)
系承齐姜太公 卢氏老家山东 (连载二十七)
高氏源自山东 齐国最高上卿 (连载二十六)
卓渊源于楚国 在山西省繁衍 (连载二十五)
陆姓出处繁多 人材辈出江浙 (连载二十四)
刘姓家族复杂 组成分子五群 (连载二十三)
叶姓古老家族 源出河南叶县 (连载二十二)
胡氏后来居上 子孙满门书香 (连载二十一)
商王求得圣人 拜相御赐傅姓 (连载二十)
潘氏南北两支 黄帝轩辕后代 (连载十九)
严氏以谥为姓 系承春秋季连 (连载十八)
楚庄王之后裔 历代人才辈出 (连载十七)
黄国遭楚灭亡 子孙以国为姓 (连载十六)
余佘系出一源 两姓谊属弟兄 (连载十五)
谢氏系承申伯 源出都城洛邑 (连载十四)
沈姓音审或真 黄帝颛顼后代 (连载十三)
郭姓起源有二 后世源远流长 (连载十二)
曾氏姒姓后裔 具有黄帝血统 (连载十一)
符姓系承姬氏 苻姓源自蒲氏 (连载十)
洪氏系承三支 共工宏氏弘氏 (连载九)
张氏荣耀大姓 历史人材辈出 (连载八)
王氏望族名臣 三代丞相王导 (连载七)
蔡祭古时通用 姓氏系承仲胡 (连载六)
林姓始祖比干 忠臣出自殷商 (连载五)
妫完因故奔齐 创造早期陈姓 (连载四)
许国为楚灭亡 子孙以国为姓 (连载三)
泰伯封于吴国 子孙以国为姓 (连载二)
利贞饥食木子 脱险变姓为李 (连载一)







利贞饥食木子 脱险变姓为李
  根据《姓篡》的记载,李姓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了大业。大业生了女华。到了女华的儿子咎繇,当了尧帝的理官。理官是一种相当于现代法官的官职,专掌狱讼推断之事。当时,社会上盛行着以官为姓的风气,于是,咎繇也不能免俗地以“理”为姓。

  这个姓氏传到了殷代暴君纣王的时候,他们的家长理徵因事得罪于纣,立刻使整个家族大难临头。理徵有一个儿子叫做利贞的,就逃到伊侯之墟避难,废墟中无以为食,最后才找到一种长在树上的“木子”充饥,而保住了性命。因此,当利贞脱难后,就变姓为“李”,一方面逃避暴君的追缉,一方面也对曾经救了一己之命的“木子”表示感谢之意。据后世考据,当时利贞所食之“木子”,就是李树的果实。

  到了北魏和唐朝时期,李姓的组成分子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不但有外族加入,连许多其他的姓氏,也因功被皇帝赐姓而改姓了李。于是,李姓在血缘上已不再单纯。

  李姓在日益庞大之后,大体上分成了两大支系,一支在陇西(今甘肃省),一支在赵郡(今河北省)。根据朱彝尊李氏族谱序的记载,建立唐朝的李渊这一家人,是来自陇西,盛唐之后本支日繁,一共有三十九房。赵郡的那一支系,又分为东南西三个组,族人非常之多,在河北一带,人数多过当地的望族张、王、刘、赵诸姓。

  也许是由于族大人众的缘故,李氏在历史上的名人,真是多得不胜枚举。从著道德经的李耳开始,到早期的抵抗匈奴名将李牧、在四川凿都江堰以灌溉诸郡的水利工程学鼻祖李冰、汉代名将李广、以及以一篇“陈情表”迄今仍脍炙人口的晋朝太子洗马李密等,都是人人耳熟能详的杰出历史人物。

  到了唐朝,是历史上声威最为远播的一个朝代。对外则四夷来贡,唐太宗被四夷尊称为天可汗;对内则政治修明,文教发扬,人民皆能安居乐业。贞观、开元之治名垂史册。像这样一个具有辉煌功绩的政府,正是由姓李的人主持的,这岂不是李氏的共同殊荣。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小鬼论坛



泰伯封地吴国 子孙以国为姓
  江南在古时属于吴国的范围。而吴国,正是吴姓人的发源地。

  古代的吴国,位置是在现今江苏省无锡县一带。周初,是泰伯的封地,传到十九世孙寿梦的时候才开始称王,国势也日益壮大,国境一直伸延到浙江省嘉湖一带。历史上著名的“卧薪尝胆”故事中,最后被矢志雪耻复国的越王勾践所消灭的吴王夫差,就是泰伯的后裔。

  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泰伯封于吴,子孙以国为姓。”由此可见,吴姓汉族的始祖,是周代的泰伯。

  泰伯,是周太王古公¤(dan)父的长子,亦即周文王的大伯父。据“史记周本纪”纪载,古公¤(dan)父共生有泰伯、仲雍、季历三个儿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据说,当周文王出世的时候,有祥瑞出现,所以身为祖父的古公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言下对这个甫出生的孙儿,充满了殷切的期望。身为长子的泰伯在听到这话后,立刻明了父亲的意思是希望能把家业传给季历,以便将来顺理成章地传给昌。于是,他就自动引退,跟老二仲雍老远地跑到荆蛮地方,并且文身断发,表示让位于季历的决心。

  跑到荆蛮之后的泰伯,自号为“句吴”,他的义气感动了许多荆蛮的人,于是有一千多家自动地跟随了他,而逐渐发展成为吴国。

  由此看来,吴姓与周姓的汉人,不但同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姓,而且原本还是一家人呢!

  发源于苏、淅一带的吴氏,后来很快地繁衍到邻近的齐鲁之间(今山东省)。根据《姓纂》的说法,山东吴姓汉人,大多是寿梦的第四子吴季札的后代。吴季札也是一位备受史家称道的贤者,他一再坚持不肯越宗传递的故事,早为人所熟知。

  唐朝时代有一位阳翟人,字道子,少孤贫,未弱冠,穷丹青之妙,号称画圣,初授瑕丘尉。明皇知其名,召入内供奉,为内教博士,尝于大同殿图嘉陵江三省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所画景云寺地狱变相,见之而惧罪改业者,往往有之,又善画佛像。

  清朝有吴敬梓,全椒人,字敏轩,精于文选,诗赋援笔立就,性豪爽,好施与,以此倾其资,著《儒林外史》说部,人争传写,诗文有《文木山房集》等。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TOP



许国为楚灭亡 子孙以国为姓
  尧舜禅让,千古传为美谈。据说,尧把天下让给舜以前,曾经属意于当时的另一位高士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尧不得已才把王位给了舜——这段传说,说明了许姓的古老,也为许姓人平添不少光辉,因为许由也被列为是许姓的始祖之一。

  根据《姓纂》的记载,许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姓纂》说:“姜姓,炎帝之子孙,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为楚所灭,子孙分散,以国为氏。”

  由此看来,许姓应该是炎帝的后裔,在三千年前周武王的时候,被封在许国,后来国灭之后,子孙都以国为姓,并且四散在各地繁衍。当时许国的位置,据后世考据,就是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县,因此,天下许姓的最初发源地,应该就在这个地方。

  在历史上,许姓的知名人物不少,令人称羡。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字叔重,博通经典,当时人称赞他为“五经无双许叔重”。他所编写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也是后代研究汉字的最重要依据。

  三国时代曹操以汉室丞相的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时还真蒙蔽了天下人,而头一个揭穿曹操真面目的,就是当时以评论时局知名的平舆人许劭。许劭对曹操所下的评语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这句话几乎成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奸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许劭的知人之明,叫人不能不佩服。

  到了元朝的时候,许家又出了一位伟大的教师许衡。据说,许衡学宗程、朱,博览多通,非常善于教书,所以跟随他受业的学生也十分多,他教书所在的“鲁斋”,终日弦歌不辍,是为人师表者的最佳典范。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TOP



妫完因故奔齐 创造早期陈姓
  根据《姓纂》的记载,陈姓最早出自为妫姓,也就是大舜的后代。陈,最初是一个地方,本来是太昊之墟(画八卦之所)。周武王的时候,把这个地方封给了舜的后裔妫满,还把女儿太姬嫁给他,称为胡公。后来,他的十世孙妫完,因故奔齐,才开始以国为氏,创造了“陈”这个姓氏。

  当时,胡公满所拥有的陈地,大致是现在河南开封以东,至安徽亳县以北,都城宛丘,即现在的河南淮阳县。这块地方应该是陈姓汉族的最早发源地。

  奔齐之后首先以陈为氏的陈完,字敬仲,后来在齐国逐渐发达起来,食邑于田。这时,他又改姓为田,《史记》上有一段“田敬仲完世家”,记载的就是他的故事。因此,田姓应该是自陈姓分出去的,两姓在三千多年以前本来是一家人呢!

  胡公满本支所繁衍的陈国,传了二十五世,到妫健的时候,被秦始皇所灭。妫健生了ㄙ、桓、轸三个儿子,在国亡之后,桓改姓王,轸则跑到楚国,后来还做了楚国的丞相,封为颍川侯,并且搬到河南的颍川地方,改姓为陈——这一支,被普遍认为是陈姓的共同祖先。

  不过,陈姓的组成分子,也跟其他的大姓一样,并不仅仅为胡公满所传下来的这一支。《通志氏族略》上面有一段记载,把陈姓各种形成因素,说明得十分清楚。

  “¤公二十四年,楚惠王使子西之子公孙朝伐陈而灭之,子孙以国为氏。又广陵之陈(在今江苏镇江东北),实刘氏,鲁相无子,以外孙刘矫嗣。《河南官氏志》云:侯莫陈之后,亦改为陈氏。又曰:白永贵隋初改为陈氏,是为万年之陈。”

  陈姓,至少有来源不同的四群——舜帝的后裔,白永贵的后裔,刘矫的后裔,以及突厥族的侯莫陈氏的后裔。

  这四支陈姓“人马”,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已经遍布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过,其中要以颍川、汝南(今河南省)、下邳、广陵(今江苏)、东海(今山东东南部与江苏交界处)等地的陈氏,最为族大支繁。

  头一个以陈为姓,后来又改姓为田的那个陈完,也是头一个在历史上大出风头的陈氏。太史公在《史记》上面,对他有过详尽的叙述。据说,他在齐国改姓为田之后,子孙世代都是齐国的大官,传到田和的时候,进一步列为诸侯,他的儿子田平乾脆并掉齐国,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田齐”。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TOP



林姓始祖比干 忠臣出自殷商
  三千一百多年前殷商的暴君纣王,在其宠妃妲己的蛊惑之下,曾经把忠心耿耿,进谏三日不去的从父比干,加以惨不忍睹的剖心之刑,这一来,纣王不但失去了一位最忠诚的大臣,而且他杀死自己长辈的罔顾人伦暴行,引起天人共弃,终于加速了殷商的覆亡。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这位被纣王剖心而死的千秋忠义之臣比干,正是后来千千万万林姓人的始祖。

  关于这段渊源,许多古籍上都有肯定而详尽的记载,譬如,《路史》上说:“殷比干子避难长林之山,因氏焉”;《姓纂》则指出:“殷太丁之后,王子比干之子,比干为纣所戮,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鲁有林放,仲尼弟子。《左传》林雍、林不狃、林楚,代仕季氏,《左传》曰,林楚之先,皆季氏之良也”。

  另外一项《晋安世谱校正序》也指出:“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赐姓林氏,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鲁、齐、卫。战国时,有相赵者,始居九门(今河北省)。秦并赵,徙齐郡、邹郡(均在今山东省),汉定三秦,分邹郡,置济南,遂为济南人;下邳(在今江苏省)林氏其后也。”

  综合以上的三项文献,关于林氏的来龙去脉就十分清楚了。他们是上古圣君商汤子姓后裔,其直系始祖为公元前1123年被纣王所杀的少师比干,比干是商帝太丁的儿子,与纣王之父太乙为兄弟,论起辈份应该是纣王的叔父。到了他因忠谏而被残杀,他的儿子就逃难到长林之山,不久以后周武王灭纣,就赐他姓林,并食采于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县)。

  春秋战国时代,他们的子孙散居于北方的山东及河南各地,然后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逐渐在山东的济南一带聚居,汇为望族,并且渐渐向南繁衍,至晋室南渡之时,江南已经有了林姓的踪迹,到唐宋之际,族人就已经遍及福建各地。

  先泰时期,立功立言的林姓知名人物不绝于史书,譬如,至圣先师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卫国碰到一位“行歌拾穗”的老人,并且在子贡的叩问之下,引出一番“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今者安知不生于彼……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又安知之吾今之死不愈昔生乎”的深邃人生大道理,而被孔夫子赞为:“吾知其可与言,果然。”这位平凡而透彻人生的睿智乡野老人,姓林名类,是早期的林姓杰出人士之一。

  到了清代,林则徐的事迹,大家更是十分熟悉,他的毅然焚毁英商鸦片200余万斤,并且把广东防卫得固若金汤,使得英国军队空有坚甲利炮而不得越雷池一步;腐败的清廷在依鸦片战争条约割地赔款之后,又把他放逐到伊犁,他也在那里干得有声有色的故事,受到每一个人的衷心敬仰,这份敬意,并将千秋万世维持下去,与日月同光。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TOP



蔡祭古时通用 姓氏系承仲胡
  

  关于蔡氏的姓氏来源,历来的古籍都有十分详尽而肯定的记载,譬如,《姓氏考略》上说:“周文王第十四子蔡叔度生蔡仲胡,受封于蔡,子孙以国为氏,晋有蔡墨,秦相蔡泽,望出济阳,蔡、祭,古通用。”

  《性纂》上也指出:“周、蔡叔度既死,其子曰胡,续封,是为蔡仲,后因氏焉。”

  另外,还有一项明代的归震川《华亭蔡氏新谱序》,把蔡氏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为清楚。该序文是这样记载的:“蔡之先出于周文王,而蔡叔度,武王之同母弟,以武庚之乱迁,其子胡,能改行,率德驯善,周公举以为鲁卿土,复封之蔡,尚书,蔡仲之命是也。今蔡州有蔡城,其后平侯徙居今新蔡,昭侯徙州来,今寿州也,后二十六年灭于楚。”

  由上述的记载,有关蔡氏的来源便一目了然,清楚明白了。他们在得姓之初,主要是繁衍于现在河南省的上蔡县一带,传到蔡平侯的时候,其他被野心勃勃的楚国所夺,就随着平王东迁,被改封于现有的河南省新蔡县。到了昭侯之时,楚国“阴魂不散”又动脑筋到蔡国的头上,他们不得已,只好又迁徙到下蔡,也就是现在安徽省凤台县的地方。不过,他们对楚国一让再让,却仍然不能使楚国“感动”,最后还是难逃被强楚所灭的命运。于是,曾经在周朝初年一度掀起满天风云的蔡国,自此在历史上消失,而他们的后裔,却世代繁衍,同时表现卓越出色,终于成为了一个族大人众的著名姓氏。

  蔡氏在历史上的表现,真当得上“杰出卓越”四个字而无愧。汉代的数百年间,蔡氏的表现更加不得了,造纸的蔡伦,至孝的蔡顺,以及定六经文字的蔡邕,都是在历史上闪耀着无比光华的名字。他们的大名,千百年来大家耳熟能详,他们的事迹,更早已深入民心。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蔡伦是东汉和帝时的一位宦官,由于有才学而深受皇帝的器重,后来并被汉安帝封为龙亭侯。他所发明的纸,被称为“蔡侯纸”,其制作方法依照《本草纲目》的记载,是这样的:“东汉和帝时,桂阳蔡伦始采树皮,故帛、鱼网、麻缯,煮烂造纸,天下乃通用之。”

  蔡邕在当时名望的崇高,真可以说是如日之中天,《后汉书》还记载有他的另一段故事说,当董卓当了汉献帝的司空之后,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曾经强迫他出来做官,并且“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董卓虽然不是好人,后来在王允诛董卓之后,他甚至被连累而冤枉死于狱中,但当时蔡邕的响亮声誉,却已足令后世子孙引以自豪自傲。

  “文姬归汉“的女主角蔡文姬,则是蔡邕的女儿,她在离别胡夫及胡子时所作的《胡笳十八拍》,和她当着曹操的面诵忆所读四百余篇坟籍的故事,一样的有名。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TOP



王氏望族名臣 三代丞相王导
  在历史上,王氏之成为显赫的家族,是开始于晋朝的王导。他辅佐晋元帝渡江,在建业(今南京)建立了东晋,并且接连做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代的丞相。他的子孙,也世代簪缨,于是,他们这一家族,自然门第越来越高,最后演变成“合望族者,辄推王、谢”了。

  也许是因为名望太高了,所以历来对于王氏的姓源,有许许多多的说法,令人有莫衷一是之感。

  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京兆、河间之王,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此姬姓之王;出北海、陈留者,舜之后,此妫姓之王;出汲都郡,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翊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阿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孙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这段记载,说明了姓王的人,并不是一个来源传下来的,以汉族来说,有的是周文王的后代,有的是虞舜的子孙,有的则是殷商比干的后代。这种情形,已经是够复杂的了,后来不但许多外族不约而同地改姓了这个汉姓,而且还有一些人也被赐姓为王,譬如,《汉书》上就曾提出,燕王丹之玄孙嘉,曾被王莽赐姓王氏;来自西域胡支氏的王世充也冒姓王。这么一来,姓王的人想要从姓氏上去追溯自己的血统,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王氏的姓源那么多,但是数来仍以出自周文王的那一支,名气最大。根据考据,使王氏成为望族的晋朝中兴名臣王导,就是这一支在山东繁衍的子孙。

  既然王姓人众势大,则其子孙的遍布世界各地,自是十分自然的事。据《广韵》的记载,著名的王姓家族,大致有21处,即太原(在今山西省)、琅琊(山东)、北海(山东)、陈留(河南)、东海(山东)、高平、京兆、天水(甘肃)、东平(山东)、新蔡(河南)、新野(河南)、山阳(山东)、中山(河北)、章武(河北)、东莱(山东)、河东(山西)、金城(江苏)、海汉、长沙(湖南)、堂邑(江苏)、河南等地的王家。其中,又以太原和琅琊的王家最有名望。上面提到过的王导,是山东临沂人,自属于琅琊一派。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TOP



张氏荣耀大姓 历史人材辈出
  张,是一个十分荣耀的大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人材辈出。姓张的人要是数起“家珍”来,恐怕很少有人能比得过他们。

  《姓纂》上面说:“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张星,因姓张氏。”

  《姓氏考略》上又说:“挥造弧矢,受封于张,后为弓氏、张氏、望出太原。”

  《风俗通》上则指出:“张、王、李、赵、黄帝赐姓。”

  由以上三段记载看来,张姓的祖先,可以直接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是黄帝的直系后裔,而不必像许多别的姓氏一样,须得费点力气才能拐弯抹角地找到自己是黄炎子孙的证明。光是这一点,张姓的人就要比别人幸运而神气得多了。

  其次,张姓还有一个可以自夸的地方,就是他们的祖先挥,是古代的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使用弓矢以前,必须先用力气把它张开,所以挥的后代有的姓弓,有的姓张。现在姓张的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时,每每使用“弓长张”的说法,实在非常有道理,也足见中国文字的无比巧妙。

  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最初的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的太原一带。

  到了大约三千年前的周代,黄帝的另外两支姬姓的后代,又有以张为姓的。其一,为据元代袁桷《张氏宗谱序》上所说的:“张姓出于姬姓,至周而氏者祖于韩,其得望者十二,曰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清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

  其二,则系根据《通志氏族略》所说的:“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始有张氏;出清河、南阳、吴郡、安定(在今甘肃省)、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

  由此可见,张姓与姬姓,固然是五千年前同时受黄帝赐姓的姓氏,但是,到了两千年后的周代,由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所建立的韩国和晋国,又都有人以张为姓,这两支张姓而且后来居上,繁衍很广,在襄阳、洛阳等26处地方都是望族。因此,汉族的张姓,追溯起来虽然同为黄帝轩辕氏的后裔,但其得姓之先后有别,支派也有不同,后来使得张姓成为汉族一个大姓的,则主要是张姓的后裔,他们族大人众,繁衍到今天,几乎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姓张的人出现。

  历来张姓的济济多士,人材辈出,更足以羡煞别人,从战国时游说六国连横事秦的张仪开始,历代的史籍之中,就满载着张姓之人的事功和成就,他们不但在事功上出人头地,对于学术、艺术、以及医学等方面,也有了不起的贡献。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TOP



洪氏系承三支 共工宏氏弘氏
  洪氏,源远流长,他们的来处可以远远地追溯到上古时期神气万分的“共工氏”。然后由共工氏而共氏,由共氏而洪氏。数千年的家世源流,源源本本,清楚明白。

  关于这个问题,《姓纂》一书说明得最为明确。该书是这样说的:“共工氏之后,本姓共氏,因避仇改为洪氏。”

省略为一个共字

  由此可见,上古时期神采飞扬的共工氏,于4200年前被虞舜流放到幽州以后,曾经把自己家族的姓氏省略为一个共字,后来,又为了避仇,才在原来姓氏的旁边加上三点水,子孙世代相传,终于形成了一个十分著名的姓氏。

  隋、唐以后洪氏称盛于皖、赣一带。南北朝时由于五胡乱华而导致的民族大迁移,把过去繁衍于北方的洪氏带到了南方,固然是一个最大的因素。唐明皇时江西豫章(即南昌)宏氏的改姓为洪,应该也有很大的关系。《姓氏考略》上记载说:“豫章宏氏,避唐明皇讳改为洪。”一方面指出了洪氏家族的阵容扩大,另一方面也为江西的多洪氏,作了注脚。

  另外,于唐德宗前后,现在江苏的武进一带,也出现了第三支以洪为姓的家族,那便是《姓纂》上记载的:“毗陵监察御史洪察,常州人,本姓弘也,避孝敬讳改姓洪氏,生子兴,起居舍人,生经纶,谏议大夫。”

三支‘人马’组合而成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知道洪氏是由三支“人马”组合而成的——第一支源远流长,是传自好几千年以前的共工氏;第二支是唐明皇时改自江西南昌的宏氏;第三支则于唐德宗时分自江苏武进的弘氏。这项资料,当可作为洪氏人士探寻本身来龙去脉的线索。

  分别来自三个不同方面的洪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便是他们长久以来,都是活跃于南方各地。北方的洪氏,虽然不是完全没有,但比较少见。

  在历史上,洪氏的才华洋溢,杰出的人物不绝于历代的史书,其中,除了道光年间几乎以太平军倾覆了满清的洪秀全以外,宋朝时安徽宣城的洪皓,大概是人们所最熟悉的洪姓历史人物了。

  洪皓,被后人比喻为“汉之苏武”,是一位以忠贞事迹照耀千古的不朽人物。根据《宋史》的记载,他少负奇节,有经略四方之志,在宋徽宗的宣和年间出任宁海簿摄令事,便已表现杰出。到了宋高宗南迁,他奉诏出使金国,被金人所拘留,强迫他出仕刘豫,却被他以一番“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磔逆豫,忍事之耶?愿就鼎镬”的大义凛然的话,严予拒绝。后来,他被流放于冷山15年,艰苦备尝,却始终持节不变,所以赢得“汉之苏武”的美誉,千秋万世受人景仰。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TOP



符姓系承姬氏 苻姓源自蒲氏
  在芸芸众姓之中,有竹字头的“符”氏,也有草字头的“苻”氏,这两个姓氏,貌如虎贲,经常被人混为一谈。

  实际上,这两个姓氏是绝对不可混为一谈的,他们的来源不同,血脉各殊,必须加以考究的划分开来——符氏,根据《姓纂》所记载的:“鲁顷公孙公雅为秦符玺令,因为氏,琅邪”,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苻氏,依照《晋书苻洪载记》的记载,则是由蒲氏更改,算起来是夏禹姒姓后裔。前者,得姓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后者,则始见于距今约1600多年以前的南北朝时期。

  符苻二氏都是 黄帝轩辕后代

  符、苻二氏的源流和得姓时间虽然各殊,但是如果认真的再往上推溯,则他们根本全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子孙。因为,周文王的姬姓,固然是黄帝的嫡裔,而姒姓的始祖夏禹,也是颛顼帝的孙子,同样是黄帝的后裔呢!

  符氏的家族大放光芒,是在五代末期。首先,是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东南)人符存审在后晋王朝上的飞黄腾达。根据史载,符存审是当时晋主李克用的义儿,曾经被赐姓为李,光采无比。而实际上,他也是一位富有机略的名将,在当时的兵荒马乱之中,从庄宗破梁军,赶走辽兵,大败刘酃,前后大小一百余战,从未有过败绩,与当时的另一大将周德威齐名。以百战百胜的辉煌功绩,此后符存审不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了一辈子,而且,也为后世子孙打开了平步青云的大门,使得符氏的声誉,越来越是响亮。

  一千年前表现得灿烂辉煌的符氏家族,是发祥于现在的河南省淮阳县一带。顶着这份无比光荣的传统,他们的子孙逐渐播迁到其他地方,而且,目前遍布于世界各地的符姓人家,一个个慎终追源,都未曾忘记他们的老家在河南呢!

  草字头的苻氏,则是从蒲氏分支出来的。根据考证,他们的得姓,有一段饶富趣味的渊源。

  原来,头一个以苻为姓的人,就是南北朝时期所谓五胡十六国之一的前秦之祖苻洪。苻洪是氐族人,本来姓蒲,世代都是西戎的酋长。永嘉之乱以后,四方兵起,群雄割据,他就被氐族推为盟主,称霸一方。据说,当时的谶文有“草付应王”之语,正巧其孙坚的背上,也生而有“草付”两个字,所以他就认为自己是顺天应命的真天子,立刻改姓为苻,并且进据长安,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及三秦王。不过,终苻洪之一生,并没有真的当上了天子,一直到后来他被其将麻秋鸩死,他的儿子苻健才僭立为帝,创立了历史上的前秦皇朝。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