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获得论坛邀请码![提示]本站贴图请注意!社区新会员朋友签到诚招版主,欢迎加入社区!
【增加贡献】本站宣传贴论坛之星评选[现金积分兑奖]本站免责声明本站专用QQ群
返回列表 发帖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完成 凝聚全国学界智慧

中广网北京7月27日消息 被读者亲切地称为“文房第五宝”的《现代汉语词典》,在经历了334次印刷、累计发行4000万册之后,迎来了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修订。今天,“大修”后的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首次亮相。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立项于上世纪50年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丁声树先后担任主编,在经历了22年的精雕细琢后于1978年正式出版。它总结了20世纪以来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的成果,第一次以词典的形式结束了汉语书面语和口语分离的局面,第一次对现代汉语进行了全面规范。“词典的出版就是修订的开始”,《现代汉语词典》问世后曾先后于1983年、1996年和2002年进行过修订和增补。新近完成的这次修订,使《现代汉语词典》更加显示出现代汉语的魅力。

    此次修订最为引人注目之处便是在1996年版基础上新收词语6000余条,删去旧词2500余条。“此次新收录的均是那些经常见诸大众传媒,流行较为广泛、使用较为稳定的新词新义。”著名语言学家、修订者之一韩敬体表示,这些新词有的来自普通话自身的发展,如“抗药性”、“可读性”等;有的吸收自我国港台地区,如“布艺”、“做秀”等;有的来自方言,如“入围”、“爆满”等;有的原是专业术语而今已被通用,如“到位”、“加盟”等;有的由简称、缩略语而来,如“安保”、“动漫”等;有的源自外语,如“蓝牙”、“料理”等;有的则是重又流行的古旧词语,如“垂范”、“福祉”等。删去的则是那些过古的纯文言词,如“酎金”;反映过时的事物的或过时的音译词,如“地财”、“梵亚铃”(小提琴)等;使用地区狭窄的方言词,如“撒丫子”等。“词语的‘生老病死’、去留存亡,反映了汉语言的发展轨迹,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时代的变迁。”韩敬体说。记者注意到,因日前出现在胡锦涛总书记和连战主席会谈的新闻公报中而“人气”骤升的“愿景”和“体认”两词也在该词典新版发行的最后时刻被收入。

    此次新版还有一个普通读者或许并不特别在意却被语言学界视作重大突破的地方,便是对所收录词语的词类进行了全面标注。汉语的特殊性使其词类划分难度极大。而语言研究、汉语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以及中文信息处理的发展,又迫切需要语言学界解决这一难题。《现代汉语词典》的第一任主编吕叔湘先生一直以未能完成这一工作而遗憾。此次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在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把词分成12类,同时又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三个大类中各分出两个附类。有关专家指出,此举体现了《现代汉语词典》一贯“以研究为先导”的精神。

    对于近来读者颇为关心、一度在辞书界引起轩然大波的所谓词典“规范”问题,著名语言学家、修订者之一晁继周表示,这次修订全面贯彻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规定,“同时,鉴于目前一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正在重新制定或修订,在新的规范没有公布之前,对原有规范尽可能做到既全面贯彻执行,又对其中学界公认的不妥之处作适当处理,以与即将出台的新的规范标准相一致”。“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是目前学界认可度最高、读者最可信赖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辞书协会会长江蓝生如是说。

    据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为此次《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花费了5年时间,吸取了各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并聘请15位著名学者组建了审订委员会替词典作学术质量把关。江蓝生表示,此次修订,“是全国学术界学识和智慧的体现”。
   
    《现代汉语词典》是国务院下达编写指示,由国家级学术机构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我国第一部规范型现代汉语词典。从正式问世以来,先后已推出5个版本。

    《现代汉语词典》1956年由国家立项,1958年6月正式开编,1960年印出“试印本”,1965年印出“试用本”,1973年开始内部发行,1978年正式出版,这是它的第1个版本。

    1983年初,经过小幅修订和删改,出版了第2版。

    1996年经过全面修订后,《现汉》出版了第3版。这个版本依据国家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国家制定的新的自然科学术语标准等,对部分字音、字形和术语进行了新的规范。

    2002年根据《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对部分词形进行了调整后,出版了第4个版本。在这个版本中,还参考新公布的《夏商周年表》对我国历代纪年表作了调整;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对计量单位表作了修订。

    2005年7月,经过有史以来幅度最大的修订,《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问世。科学、稳妥、全面的标注了词类,新增词语6000余条,删去陈旧过时词语2000余条,基本反映了当前现代汉语词汇的最新面貌。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前岂堪夸。
小鬼论坛

对于国内最权威的现代汉语语文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来说,今年是颇具纪念意义的一年。50年前,“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在京召开,正是在这个会议上,提出了编纂《现代汉语词典》的设想和计划。今年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5周年,《现代汉语词典》编修50年,发行32年。
    昨日,早报记者从商务印书馆获悉,日前《现代汉语词典》已完成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修订,正式推出第5版,又为2005年赋予了一层新的意义。
“体认”、“愿景”入选
    词语的“生老病死”、去留存亡,反映了汉语言的发展轨迹,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研究员韩敬体向记者介绍说,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增收了“博弈”、“公投”、“和谐社会”、“禽流感”、“生态旅游”、“苏丹红”、“体认”、“问责”、“预亏”等6000余条新词。在增收新词新义的同时,删去2000余条因为陈旧而较少使用的词语和意义,如“二百二(红药水)、假象牙(塞璐珞)”等。
    “因为《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规范型的中型词典,收入的词语具有稳定性的特点,相对专收新词新义的词典要更为严格。入选《现代汉语词典》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准是:目前社会语言生活使用频率较高、能够生动反映当前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对于新词的收录既积极又慎重。
    商务印书馆总编办张稷向早报记者透露: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主席举行会谈并发表新闻公报。公报中有两个词当时词典中没有收,一个是“体认”,一个是“愿景”。此时距离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开印只有两天时间,但编辑们还是赶在开印前,把这两个“一夜走红”的词收进了词典。
首次全面、稳妥地标注词类
    区分单字能否单用,也就是分别词和非词,为词标注词类,是吕叔湘先生的重要学术思想,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吕先生的后继者完成了他的这一心愿。
    张稷介绍说,《现代汉语词典》发行32年来,不断地进行词类标注方面的尝试,曾经在《现代汉语小词典》上进行词类标注的实验。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是在区分词与非词的基础上,尽可能注意吸收近年来语法研究的新成果,同时兼顾多年来语法教学的经验,力争做到科学、稳妥地给所有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标注词类。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把词分成12类,为了体现大的类别中某些词的特殊语法属性,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三个大类中又各分出两个附类。名词的附类是时间词、方位词;动词的附类是助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的附类是属性词、状态词。
    中国辞书学会常务理事晁继周表示,从现实研究来看,语言研究、汉语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以及中文信息处理,都迫切需要汉语词典标注词类,这一工作的完成意义重大。

TOP

  连宋两君在大陆行的言谈中多次使用了“愿景”,这是祖国大陆主流传媒中过去难得一用的语词。但在胡锦涛总书记和连战主席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让“愿景”一词赫然正式亮相,体现了祖国大陆方面在语词的使用都非常尊重对岸同胞的习惯与创义。

  尽管很多读者与我一样,都是第一次见识“愿景
”一词,但还是不难从字意上以及该词在句子中的所处来的地位进行理解,我想大概就是“心愿”或“愿望”加“远景”的意思,也许这算得上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不过却也萌生了探究“愿景”来龙去脉的欲求。

  海峡两岸在40年(1949-1989)的隔绝中,产生了一些语词使用上的差异,十多年前台湾作家柏杨曾惊呼出现了“两个文化”的现象,我也顺着惊呼编了《海峡两岸用语差异》(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等书。不过,现在看来是大惊小怪了,这些差异或特殊用语在两岸的交流中风雨不惊,而是不断地十分自然地被相互吸收或悄然化解,有的还不时为两岸交流平添了开心的语趣。记得“瓶颈”一词登陆时还让我颇感新异,但没几个月在大陆就耳熟能详了;而祖国大陆现在已经不大使用的“政治挂帅”一词竟赫然出现在宋楚瑜的讲演里,活灵活现!宋先生本人对两岸语词的差异也相当关注,在清华的演说里就例举了两对:硅谷/矽谷、智慧财产权/知识产权。其实还不止,译名就有甘乃迪/肯尼迪,再有就是这个反复出现的“愿景”了。

  查了台湾三民书局1985年编撰出版的大型语词工具书《大辞典》(三大册),并没有收入“愿景”一词,我本人参加编著的《大陆和台湾语词差别词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也没有收入该词,可见它的“词龄”不大,很可能不过几岁而已。但“后生可畏”,特别是随着连宋来访,已经高频率地活跃在海内外几乎所有的华文报刊里,有可能还会有幸成为2005年使用频率最高的汉语新语词!

  我发现“愿景”一词与英语VISION(眼光、远见)一词关系密切,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英语单词的翻译应运而生的,仰或出现了“眼光”或“远见”等有时无法更为贴当或更为有力的传达VISION的含义时,便催生了“愿景”一词。在近年一些企业的管理、营销和励志性的翻译图书里,先海外后内地,《VALUE&VISION》译为《价值与愿景》、《HOOVER‘SVISION》译为《愿景——一个企业成功的秘诀》等,我以为含义丰满的“愿景”一词的含义大致穿行于下列几个释义间:“远期的愿望”、“长远的目标”、“共同的愿望、理想、远景、目标”或“努力希望达到的图景”。

  欢迎你,我们海峡两岸乃至全球华人共同的新语词——“愿景”!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