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10022
- 帖子
- 5
- 积分
- 13
- 阅读权限
- 2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转载] 网络文学批评的特点
小说关键字:我的同居尤物,我的超级情人,女主播爱上我,我的同居女神,谁看了她的屁屁,帅帅小子之千娇百媚,股神,浴火焚神,衣冠禽兽,女主播爱上我,美女档案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批评有着既相同的特点,又有不同的特点。相同的是,都必须遵循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即对社会与个人生活进行典型化处理,表达思想和感情,小说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人物和性格。不同的是,网络文学强化了娱乐功能,对教育和审美不大在意,或注意不够。(当下娱乐意味比较浓郁的小说例举有:导演万岁,合同情人,我的欲望发动机,极品矮人王,德意志的荣耀)这些即是如此。另外,就是网络文学属于快餐文化,时间性强,速成性强。于是,批评也是即时跟贴,容不得长篇大论去做批评。批评变成零打碎敲。这就使批评的难度有所增大。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从批评的对象看,改变了单打一的局面,批评者容易陷入重围。一方面由于作者的素质普遍低,对批评的理解有偏差。有的甚至认为批评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害怕批评,拒绝批评的大有人在。他们不知道批评对创作的重大作用和影响。而且作者都是匿名的,批评的对象模糊。批评者要注意文学形态的变化,不能采取过去在纸面文学上那种阵地战的架式,搞一对一(即批评者与作者)的批评或商榷。网络文学就象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且不是一对一,是一对三或更多。因为在网络上跟贴,不是一对一的跟贴,是多人讨论同一篇文章。喝彩声不断,批评与反批评同时展现。这对探讨问题问题无疑是有利的,就象又回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在碰撞中随时显现。同时消解了传统文学那种作者与读者的分离与隔漠,读者参与创作的欲望非常强烈。有时一个好的跟贴出现之后,作者马上就改。网络文学虽然也渴望理论指导,但又忽略理论的支持。跟贴者真正搞理论的是少而又少,大部分是作者兼作评论。比如官商,虎吼,超级教师,重生之史上最强的神等小说。这就提醒我们搞评论的,不能应付了事,要认真读贴、认真思考、认真跟贴开展批评。如果对作品没看懂或没吃透,说出的话不符合作品实际,马上就会遭到反批评。有时候甚至于搞围攻,弄得下不了台。
二是从内容上来看,网络批评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文学创作要求的反映重大社会题材,在网络几乎被消解,大量的是个人化的情绪,如寂寞、牢骚等。网络文学的兴趣主要在于抒发极具个人色彩的情绪和感受,而不在于这些情绪和感受具有的社会历史价值和深度。进一步深入分析,还会发现,沉淀在其底层的既有个人主义的内涵,也有传统的理想破灭后消沉、颓唐的后现代情调。过去不被注意或被批评的东西,现在成了主要内容。过去一般被认为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发表是比较困难的,现在却大行其道,很有市场。比如玄幻小说,魔幻小说所表达的内容。诸如魔法炒手,魔门之异界至尊,六道狂神,狱锁狂龙2 黑道学生3,诗词散文也多是个人感情色彩的叙说。所以,在开展批评时,不能按照过去教科书上要求的“必须映重大社会主题”“反对卿卿我我的小资产阶级情调”等。现在有好些作品本身就是小资作品,是为小资写的,为中产阶级写的。过去强调的“为工弄兵服务”的号召,在网络上被消解。如果你再提这些过去的批评要求,就会闹笑话。当然为社会主义服务,多反映主流社会,是可以提的。
三是从批评的标准来看,传统的批评标准被淡漠。过去教科书上常提的所谓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的统一,现在网络上几乎没人提。要的只是好看,有意思,点击率高就是好作品。点击率代替了批评标准,有的网站单纯追求点击率,有故意媚俗的倾向。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不象以前那样受重视。有的认为:文学就是文学,不要与政治挂钩。思想主题也有慢慢退化和淡化的趋势,有的文章作者甚至于提出不要主题。这虽然是极端错误的,但在网络上有市场。需要加以引导。
四是从欣赏习惯来看,网络文学是即时创作即时欣赏。网络文学的时间性非常强,一篇散文你还没来不及看,就沉下去了。象纳妾记,回到明朝当王爷,风流帝王,异世之风流厨神,极品皇帝这些都是时下评论十分火暴的小说。在网络上,创作不再是个人行为。一篇文章发表后,跟贴马上就可见到。文章好不好,跟贴者马上就指出来。如果需要修改,怎么修改?批评者都会给你明确的答复。这与集体创作没有什么两样。对作者而言,无疑是件大好事,但对批评者来说,就增加了困难。批评者必须要有随机应变、一针见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理论解答文题的能力必须非常强。如果理论基础不牢,一句话就暴露麻脚。所以,网络文学对批评者要求更高了,批评者要参与创作。不但要亲自写文章,还要及时跟贴。只有理论基础非常丰厚,对网络文学非常熟悉,对作者非常了解,才能正确地开展批评。由于网络是匿名的,弄不好就会发生冲突。这种例子几乎每天都在网上有发生。好多作者都是不能忍受众多跟贴的挖苦和讽刺而离开的。批评者被轰出去的也发生过。只有批评者同时又是作者,有文章在那里摆着,才能服人。好多作者是看了批评家的文章,然后才信服你的批评的。这就象获得通行证一样,必须要有硬件作抵押。
五是从批评的形式和方法上看,网络批评基本不需要长篇大论,只要是即时跟贴即可。传统的对已经发表的文章进行事后批评的形式已经落后,一般是边发表边评论。其形式活泼自由,一句话可以,三言两语也可以。有的甚至于不说作品如何如何,只是嘘寒问暖或楼楼抱抱即可。站长们要的是人气,不愿意因为批评而把人赶跑。这说明,有的网站把批评变得可有可无。谁如果真正的指出作品的缺点和失误,反而会丢掉人气。笔者混迹于网络,即时跟贴上千条,好多读者和作者都感到跟贴是有水平的,点拨是到位的,但是也有不满意的。对发表在网络上的长篇大论,能坚持看下来的却不多。好多批评者不注意收藏自己的跟贴,说过的话接着就忘了。其实,那些有观点的跟贴本身就是创作,编辑出来就是诗话之类的著作。
因此,网络批评出现了全新的局面,一方面,网络文学创作亟需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批评家又不愿去网络开展批评。这就使网络创作出现任其发展,自生自灭的状态。这对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应该加强批评,用批评引导创作,走上康庄大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