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获得论坛邀请码![提示]本站贴图请注意!社区新会员朋友签到诚招版主,欢迎加入社区!
【增加贡献】本站宣传贴论坛之星评选[现金积分兑奖]本站免责声明本站专用QQ群
返回列表 发帖
21、魏元帝曹奂——被迫禅位的皇帝:在曹丕夺了汉家天下的46年后,司马氏依法炮制开国皇帝曹丕的方法,逼魏元帝曹奂举行一个禅让仪式,自己当上了皇帝,美其名曰为汉室复仇。时光不再,而历史的故事竟然跨越了半个世纪,然后重新上演。而曹奂的角色与南帝是何其相似!在曹奂在位期间,他就是一个令人摆布的棋子,也许终其一生,他能做主的就是禅让给司马炎。但这肯定也不是他所愿意做的。作为末代皇帝,他不可能在司马氏的重权下有所作为。即使那时曹魏灭了蜀汉,可那也仅仅是发生在他在位期间的事而已。

22、蜀昭烈帝刘备——卖草鞋的帝王:刘备其实真没多大本事,他既没有曹操的政治家谋略,也没有孙权割据江东的栖身之地。他能从一介布衣,一个卖草鞋的皇室远亲,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最后成为蜀汉的开国皇帝。不能说他没有一点方法。用现代的话说:刘备肯定对人性很有研究。他善于用人,善于抓住人的弱点并加以利用。他所有的成就并不是靠自己取得的,而都是用他人的谋略以及他人的施行得来的。他能做的仅仅就是用一点策略而已。但是就这一点策略就让他与众不同!刘备善哭,哭得谋臣诸葛亮;哭得荆、益之地;甚至哭得诸葛亮终其一生为蜀汉天下殚精竭虑,扶着那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以哭得天下,甚至是延续蜀汉天下。他利用了人性的善良和诸葛亮的忠贞。他不仅会哭,而且还有市井无赖的习气。赖得下邳之地以栖身,赖得荆州以发展。不过他这“哭”和“赖”倒还都管用,只是到了“义气”这里,似乎不怎么起作用了。刘备虽因义气而得张飞、关羽两员猛将,但也是为了给这两人报仇,而放弃了立国方针,结果不仅让蜀汉大伤元气,也让自己抑郁而死。成长在市井的刘备,终不知道治国是要为利益,而不是为义气的。

23、蜀汉后主刘禅——素丝无常,任人染之:自从禹把帝王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后,这种世袭制就一直延续了下来。这其中,有人用武力夺取政权,有人用阴谋掌控帝王。然而,这种延续中,究竟埋没了多少人才,引起了多少厮杀,添写了几多战乱,流离了多少百姓?这一定是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所没想过的问题吧!“扶不起来的阿斗”是人们对这个无能的皇帝所给予的评价。一直到现在,人们依然沿用着这个词。可是,或者很少想到:他到底愿意不愿意做皇帝?从襁褓中,他就因为军阀混战而到处逃亡,那些金戈铁马,那些尔虞我诈,会不会成为他一直躲避政治的原因?他从不操心政务,一切交给大臣来管理,他是不是从这份简单的逃避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快乐?我们永远不得而知。

24、吴大帝孙权——有谋占江东:在《三国演义》中,侧重点偏重于诸葛亮、曹操,而对这个作为皇帝的孙权,笔墨似乎少了些。其实,孙权在三国鼎立的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他是三国中吴国的创立者,聪明的他十几岁的时候就转战斗大江南北,参与平定江东,并在周瑜的辅佐下领导东吴在赤壁之战中战胜曹操,构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他北拒曹操、西抗刘备,他能够忍辱负重,以柔克刚。只是,称帝后他开始刚愎自用,猜疑成性,宠信奸臣,让这个在自己手中强大起来的东吴又衰落下去。

25、吴末帝孙皓——嗜杀亡国的暴君:如果说残忍也是一种性格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很可怕。而如果这个人还是皇帝的话,那么这一定是个可怕的朝代。“老幼饥寒,家户菜色”,这个细致的描写里面,写上了多少作为百姓的悲哀!王朝兴盛时,百姓苦;王朝衰败时,百姓更苦。在封建帝王时代,多少百姓跟着这个残暴的皇帝,走完了那个苦不堪言的年代。


26、晋武帝司马炎——笑傲三国终归晋:“晋武之初立,正郊庙,行通丧,封宗室,罢禁锢,立谏官,征废逸,禁谶纬,增吏俸,崇宽弘雅正之治术,故民藉以安;内乱外逼,国已糜烂,而人心犹系之。然其所用者……皆寡廉鲜耻贪冒骄奢之鄙夫;是以强宗妒后互乱,而氐、羯乘之以猖狂。小人浊乱,国无与立,非但王衍辈清谈误之也。”这是清王夫之给予司马炎的评价,可谓寥寥数语,概其平生。这个善始却不能善终的皇帝,将中国的分裂归为一统,却又因自己的奢侈荒淫,导致了在其死后不久政权又重新陷入了分裂。

27、晋惠帝司马衷——白痴也能当皇帝:比起“扶不起来的阿斗”刘禅,司马衷的“名望”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司马衷从小愚笨,朝野皆知。然而,武帝以一己之私,置国家、万民于不顾,执意立白痴儿子为皇太子。司马衷即位后,根本没有能力理政。皇室争权,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不少人饿死在荒野。当他听了大臣们的上奏后,竟感奇怪地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这样的皇帝!居然也是皇帝!“傻皇帝”从政,决非司马衷本人的过错,这是封建特权运作的必然结果。这不仅是司马衷的悲哀,也是天下百姓的悲哀!

28、晋元帝司马睿——苟且偷安的皇帝:史称司马睿“恭俭有余而明断不足,故大业未复而祸乱内兴。”他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历来的开国皇帝都有一套治理天下的本事,而他却没有。因为他的开国皇帝之位不过是地方权臣支持拥立的,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力量争取得来的。任何一个时代恐怕没有从一开国就被权臣控制的,而东晋就是,并一直延续到灭亡。他在江南的一隅之地苛且偷生,眼看着北伐的天时与人和的机会白白远去。但是,并不是你不去侵犯别人,别人也就不侵犯你,在那个胜者为王的年代,只有去闯才能前进。他的苛且偷生并不能阻挡别人的脚步。权臣的势力发展,终于让他成了一个作为皇帝却要看人脸色行事的无能君王。

29、晋废帝司马奕——被废掉的皇帝:如果一个人用隐忍来度完一生,那么这个人就是儒弱的。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能用来隐忍,那么这个人无疑是悲哀的。这样的人如果再是个皇帝,不如说是在做着一个标志、一个象征。而真正的掌权者却是能将他抬上轰下的桓温。他循规蹈矩、谨小慎微,每天为自己是不是能看见明天的太阳,而感到无比担心。然而,即使他没有任何错误,权臣的利益也不会让他将这样的日子沿袭下去。他还是被废掉。这样的生命不悲哀吗?如果他想站起来反抗,那么他去哪里寻找力量?

30、晋孝武帝司马曜——命丧后妃之手的帝王:按说司马曜是很幸运的,他是司马昱绝嗣多年后,才有的一个儿子。又是皇亲宗室,所以他所享受到的宠爱和富贵,并非一般所能比的。他父亲在最后的岁月做了一次皇帝,而他则顺利地成了皇位继承人——幸运;权臣桓温本以为自己能当上皇帝,愤怒之余率大军来袭的时候,却忽然病死,司马曜没费一点力气就灭了纵横几朝的权臣——幸运;他当了皇帝后,又有谢安、谢晋等良臣——幸运!可是他却将这样的大好机会白白浪费掉!如果他肯努力的话,或许做个东晋的中兴之主也说不定。可这位皇帝却偏安于“老底之道”,11岁时父亲去世竟然说“哀至则哭,何常有之!”居然不落一滴泪。他偏重于无为,不过这无为可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之意,而是坚决不作为!干脆躲进后宫成一统,任他朝廷风雨中!这位很有个性的皇帝死法也很特别,居然是妃子担心失宠而将其杀掉的!可见其一生之与众不同。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小鬼论坛

TOP

11、汉平帝刘衍——王莽手中的玩偶:汉平帝刘衍倒是很幸运,九岁就当上了皇帝。不过他这皇帝当的只是个样子,属于当家却做不了主的。从即位到死亡,他一直都是控制在王莽手中的玩偶。他能做一皇帝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是刘氏宗室而已。换句话说,如果不是王莽控制他,他一个小孩子也不可能做出什么大事出来。面对如同垂死老人的西汉王朝,刘衍不可能变出什么灵丹妙药,来拯救垂死挣扎的西汉王朝。他的人生注定就是被人摆布的一生,他没有能力选择,更没有能力去抗争。

12、新帝王莽——一生真伪谁不知:“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白居易的这首诗就是封建士大夫对王莽评价的代表作。但从历史的角度看,王莽辅政期间的救灾安民、褒善显功等政绩,我们还是应该肯定的。尽管王莽改制失败了,且走了一条空想社会主义的道路。可是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尝试,这种精神及留给后世的经验教训,都是可以引以为鉴的。王莽虽然葬身于农民起义的烈火之中,但他的本意是想改变自下而上状况,拯救社会的危机,他的出发点还是好的,只不过在做事的方法方面有些欠妥,另外时机也不是很成熟,于是王莽成了西汉的“替罪羊”。

13、汉光武帝刘秀——以柔治国治天下:刘秀虽然是皇族出身,但其实只是个姓氏和血统上的关系,他本身就是一介平民,喜欢农耕。他可能是所有的皇帝中学历最高的一个,在称帝之前,他已经是太学生了。他不是刚猛的人,但善于韬光养晦,“秀才造反”,在群雄并起之乱世,竟能兴复汉室,一统江山,开创“光武中兴”之局面,实是难得。他一生从善如流,注重吏治,释放奴婢,压制地方豪强,平徭简赋,关注民间疾苦,为东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很关键的作用。正所谓能绍前业日光,克定祸乱日武,光武帝谥号给刘秀那是再恬当不过了。

14、汉明帝刘庄——缔造明章之治:“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这句话用在刘庄及其母身上,倒是很合适。刘庄凭借母亲的地位,赢得了皇帝之位。他自己也知道这皇帝之位来路不正,所以刚即位的时候,他采取了一味退让的政策。等到自己羽翼丰满了,才开始对异己势力进行打击。在他统治期间,虽说也没什么特殊贡献,但是他也做到了吏治比较清明,政局相对稳定:对外基本上消除了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应该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15、汉和帝刘肇——平庸走完皇帝之路:东汉的皇帝有作为者甚少,国力也是从和帝刘肇开始,一代不如一代。和帝刘肇是个平庸的皇帝,在他执政期间,也就是打败匈奴算是一件大事,不过那还是窦太后的杰作。他的所有精力几乎都是用于整顿后宫。好事没做什么,却给后世添了很多麻烦,他提拔生母梁氏家族,使得东汉势力最大、危害最多的一个外戚集团有了发展的空间。另外,他借宦官的势力打跨了“窦氏集团”,这本是一件好事,却让宦官擅权打开了序幕。这位平庸的皇帝开创的这两个先河,将东汉王朝从此推向了坟墓。

16、汉桓帝刘志——一生操纵于小人之手:按照传统规则,在外为王候者,一般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但是这条规则却在东汉屡屡被破。外戚和宦官成了东汉后期的主宰,像在野党和执政党两者之间无休止的斗争。这样的结果就是当朝皇帝基本没什么地位,甚至连皇帝由谁来做,也是当权者说了算。刘志的皇位便是得益于外戚梁氏。不过他也因此当了13年的傀儡皇帝,在终于铲除了外戚势力后,宦官又开始挟持刘志,东汉王朝出了狼窝又进了虎穴。如此朝政紊乱,小人当权,东汉的危机也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刘志开始增税卖官,严重破坏了吏治,增加了百姓的负担,让东汉王朝走向越来越黑暗的深渊。

17、汉灵帝刘宏——一世无成的皇帝:东汉未年的几个皇帝,基本上就是一个摆设,他们在那个位置上坐着,只是证明汉室还姓刘而已。至于具体的权力,则都是在权臣或者宦官手里。贵为封建九五之尊的皇帝,却悲哀地做了别人手中的傀儡。如果说恒帝还对被压制有一点心怀不满的话,那么灵帝可就是一个十分容易满足的人,他是极尽吃喝玩乐的能事,中国古代几百个皇帝可能没有一个人比他精通此道。作为一个成年的皇帝,应该多少能做出点政绩来,而这灵帝还真让史官们省了心,他居然一点政绩都没有。也许是皇帝之位本来来得侥幸,来得意外,所以他从来不曾珍惜,也不曾想要做点什么,来对得起“皇帝”这一称谓,灵帝就像是抱着过一天算一天想法活的,所以他玩得极疯狂,把东汉的江山也玩得一塌糊涂。如果说前几个皇帝还能用“江河日下”来形容的话,那么到他这里就只能叫做“病入膏肓”了。

18、汉少帝刘辨——短暂而悲哀的帝王生涯:做了皇帝却主宰不了自己的生命,甚至不能为自己做一次主,这真是少帝刘辨的悲哀。因为灵帝在位时,朝权一直握在宦官的手里,所以到他这里,也只能是个延续而已。不过后来清剿“黄巾”起义时,皇后的哥哥何进等人,又拥有了重兵,其结果一是使得刘辨能登上帝位;二是让外戚又有了资本来与宦官一决高下。刘辨也成了再一次宦官与外戚斗争的牺牲品。他做皇帝仅仅一年时间,却经历了被劫持的危难,也是因为自己的无能,最终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19、汉献帝刘协——一辈子的傀儡帝王:如果说做皇帝也是一种悲哀的话,那么刘协肯定是体会最深切的一个。他所接手的王朝,本来已经陷入了末路之中,并不是因为他想做这个皇帝,或是因为他没有经营好这个王朝,才让东汉走入了消亡。他在几十年的皇帝生涯中,几乎没有做过一天真正的皇帝,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饱受了屈辱和辛酸。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得不到,而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做不了主,那才是一种真切的无可奈何。

  20、魏文帝曹丕——笑傲三国之雄才:“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记,才艺兼备。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励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三国志》中如此评价曹丕。在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并不在少数,但是在两方面都很有成就的并不多,而曹丕就是其中一位。他一生戎马生涯,著书论文,且能争雄三国,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
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迷人的笑脸。
祝来到XGHOME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