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获得论坛邀请码![提示]本站贴图请注意!社区新会员朋友签到诚招版主,欢迎加入社区!
【增加贡献】本站宣传贴论坛之星评选[现金积分兑奖]本站免责声明本站专用QQ群
返回列表 发帖

中华姓氏起源(楼层号即是姓氏排行,来找找你的姓吧~)

呵呵,最近对百家姓感兴趣了~~     

[center]   百家姓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邓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藤殷罗华 郝邬安常     
乐于时付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盈平黄      
和穆肖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藏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昝管卢英 万候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辕轩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幕容 司徒师空 颛孔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趾夹谷 宰父谷梁      
楚晋阎法 汝鄢涂钦 段千百里 东郭南郭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耳 佰赏南官      
墨哈谯年 爱阳佟第[/center]



呵呵,看看有没有你的姓哦~~~~   






[center]姓氏:赵 [/center]


祖宗:造父

分类:以国为氏

姓氏起源:     

1、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为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周穆王传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到战国初年,叔带的12世孙赵襄自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
    2、出自他族改姓。如汉朝时有赵安稽,本匈奴人;唐朝时有赵曳天,本南蛮人;五代时有赵国珍,本牂牁(今广西、贵州一带)蛮族人。

郡望:     

1、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此支赵氏,其开基始祖为赵襄王太子、代王赵嘉。
    2、涿郡:汉高帝时置郡。此支赵氏为颖川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颖川太守赵广汉之后裔。
    3、南阳郡:战国时秦国置郡。此支赵氏为天水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傅赵嘉。
    4、颖川郡:秦时置郡。此支赵氏,其开基始祖为赵王迁后裔西汉京兆君尹赵广汉。

堂号:   

"半部堂":五代后周时,赵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封赵普为宰相。他又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减了地方武装,巩固了中央集权,想方设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问:"爱卿!你怎样把国家治得这么好的?"赵普回答说:"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箱,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琴鹤堂":宋朝时殿中侍御史赵忭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人称"铁面御史"。他当成都知府的时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他穷得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一琴一鹤。
    赵氏还以"天水"、"孝思"、"谷治"、"萃涣"等为堂号。

迁徙分布     

秦代,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为南海尉,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时受封为南越王。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广东、广西一带。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唐高宗总章年间,中原人赵端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五代时,刘龑在广州建立南汉政权,洛阳人赵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开封人赵廷隐、赵崇韬父子因仕后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开封人赵用贤随宋高宗赵构南逃,移居江苏常熟,郑州人赵蕃移居江西上饶。南宋灭亡后,宗室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发展繁衍。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闽、粤赵氏陆续有人迁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于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 Last edited by 书蕴 on 2005-8-15 at 22:52 ]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莺飞草长。

去留无意,望碧空云卷云舒,我自逍遥。
小鬼论坛

待续,请不要跟帖,以免打乱姓氏排序。

TOP

[center]姓氏:危 [/center]




祖宗:未知

分类:源出于三苗族

姓氏起源:

  危氏源出于三苗族:相传上古时帝尧因儿子丹朱行为不检,故而把帝位禅让给舜。当时居住在河南南部至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一带的三苗部族比较强大,他们也反对禅让。丹朱就联合三苗起兵,与舜争夺天下。舜派大禹领兵镇压,禹在丹水一带打败了三苗,三苗君主被杀,丹朱不知所终。叛乱被平息后,舜帝将三苗族人迁徙到西北的三危山(甘肃敦煌东)一带居住。三苗后裔遂以危为姓,称危氏。另外,明初文学家危素之祖本姓黄,他改姓危后,其后人亦称危氏, 成为危姓的一支。

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置,治所上蔡,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临川郡:三国时吴国置,在今江西省抚州市一带。

堂号:

  太史堂:明朝时危素少通五经,元朝时做经筵检讨。他修了《宋史 》、《辽史》、《金史》,官至翰林学士。元朝亡后,他又修了《 元史》。

迁徙分布

  求知。

TOP

[center]姓氏:娄 [/center]




祖宗:大禹

分类:以地名为氏

姓氏起源:

  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传至第五王为少康。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代贤王的后裔,把少康的后裔东 楼公封于杞(今河南杞县),遂为杞国。春秋时,杞国在周围大国的压力下被迫东迁,后来定居于淳于(今山东安丘县东北)。杞君有一支子孙封在娄邑(今山东诸城县西南),遂以地名为姓,称娄姓。
    2、北魏时有代北人疋娄氏、伊娄氏、盖娄氏、乙那娄氏均改姓娄,亦称娄氏。
    3、邾娄国的子孙,有以娄为氏的,是娄氏的又一支。

郡望:

  未知。

堂号:

  娄姓望族居谯郡、东阳郡(今浙江金华)。
   谯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省亳县)。相当今安徽、河南二省之间地区。

迁徙分布

  未知。

TOP

[center]姓氏:路 [/center]




祖宗:玄元

分类:以封赐为姓

姓氏起源:

  远古帝喾高辛氏之孙玄元,有功于唐尧,受封为路中侯,其后子孙便以路为姓,世代相传。

郡望:

  汉置内黄郡,现在河南省内黄县。

堂号:

  未知

迁徙分布

  求知。

TOP

[center]姓氏:贾 [/center]




祖宗:唐叔虞

分类:其它

姓氏起源:

  1、 出自姬姓:为贾伯之后。据《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袭表》所载,西周时,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因“桐叶封弟”的缘故,在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被封于唐,包括以前夏代建都 地区(今山西夏县北),并赏给怀姓九宗。自此,唐叔虞成了后世唐、何、杨、温、韩等许多姓氏的始祖。燮继位后,改称晋侯,是为晋 国。在周公分封唐叔虞于唐后不久,唐叔虞的少子公明又被成王之子康王封于贾(今山西襄汾西南),名义上是唐国的一个附庸,号为贾伯。春秋时,贾国为晋所灭,贾伯公明的后裔以国为氏,称贾氏,是为山西贾氏。
    2、 出自狐偃之后。据《姓氏考略》等所载,春秋时,晋文公重 耳灭贾国后,晋襄公便把贾地赏给辅佐晋文公称霸的狐偃之子狐射。射字季他,故又称贾季、贾他。襄公去世后,在立襄公的哪个弟弟为君上发生了争斗。贾季为避祸便逃亡翟国,其子孙便以贾为姓,称贾氏。 

郡望:

  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 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元鼎后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武威以东 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移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建都于此。

堂号:

  至言堂”:汉时贾山博览群书,给朝廷奏本谈治乱之道,借秦的灭 亡做比喻,名为《至言》。此外还有“武威堂”   

迁徙分布

  贾氏发源于山西省,先秦时期,已有迁至今河南、山东者。此后,河南贾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又衍生出许多支派。如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就是河南人。两汉时,已有贾氏迁居陕西,如东汉时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贾徽,据说是贾谊的后裔。南北朝时,贾氏继续外迁。北周、北齐都有贾姓族人迁居河北。至迟在东晋就有贾姓族人南下渡江,居住在江浙一带。五代时贾氏有人迁居福建,宋朝有人迁居四川。可见,唐、宋时期,江南的许多地方都已有贾姓居民。贾氏移居海外约始于清代,今新加坡等国有贾姓华侨。

TOP

[center]姓氏:强 [/center]




祖宗:公孙强

分类:以人名为姓

姓氏起源:

  1、出自姜姓,是上古炎帝的后代。春秋时,齐国公族中有个叫 公孙强的,他的后人以祖上的名字为姓,称强姓。郑国大夫强鉏即公 孙强裔孙,其后自此皆姓强。
    2、是黄帝的后代。黄帝的玄孙叫禺疆,他的后代以“疆”为姓, 因古代\"疆\"与\"强\"相通,所以后来改为强姓。
    3、是少数民族的一支。如十六国时,前秦苻坚的后代姓强。三国时蜀国有强端,其子孙奔居略阳(今甘肃省秦安县),亦姓强。

郡望: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相当于现在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 区。
    丹阳郡:秦代时叫鄣郡,汉武帝时更名叫丹阳郡。相当于现在安徽省宣城地区。

堂号:

  浚渠堂:唐朝时雍州有司户参军强循,当时雍州缺水,有很多人和牲畜渴死,他便发动群众开渠引水,给雍州解决了喝水的问 题,升任大理少卿右庶子。

迁徙分布

  未知

TOP

[center]姓氏:麻[/center]




祖宗:麻婴

分类:以人名为氏

姓氏起源:

  1、春秋时齐国有个大夫叫麻婴。他的后代子孙以他名字中的麻字命姓,称麻姓。
   2、周代时,楚国有熊姓大夫食采于麻(进湖北麻城),其后代子孙以封邑命姓,称麻姓。据《风俗通》记载,麻婴即为楚大夫之后。

郡望:

  上谷郡:公元前222年秦灭赵后置郡。在今河北省西北部怀来 县一带。

堂号:

  金紫堂:宋朝时有麻希孟,年90岁。当时太宗召见天下年老的人,所以麻希孟就到了金殿之上。他向皇帝提出了许多建议,多 被采纳。后来太宗赐给他金(当官的印)紫(印上的带子),任他作工部侍郎,他辞退不作。

迁徙分布

  未知

TOP

[center]姓氏:季 [/center]




祖宗:季友

分类:以字命姓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庄公的弟弟季友平定了庆父之乱,子孙以他的字命氏,称为季孙氏,在鲁国执政。季友的孙子季孙行父执 政时,举贤任能,分财济贫,受到国人爱戴,谥号季文子。季孙氏后来简称季氏。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三代执掌国政,当时几代鲁君都昏庸无能,以致出现了人民只知道有季氏,不知道有鲁君的情况。 季氏后人以季为姓。

郡望:

  鲁 国:西汉初年将秦朝原有的薛郡改为鲁国。相当于现在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地区。 寿春县:战国时属于楚国。楚考烈王迁都于此,命名为郢。秦代时置寿春县。相当于现在安徽省寿县一带地区。

堂号:

  \"三思堂\":春秋时季文子聪明又好学,遇到问题肯向人求教,即使学问不如他的人,也不觉得丢面子。遇事再三考虑成熟才去做 。

迁徙分布

  未知。

TOP

[center]姓氏:席 [/center]





祖宗:籍谈

分类:由籍所改

姓氏起源:

  春秋的时候,晋国有大夫籍谈,因为他负责管理晋国的典籍,所以便以籍作为自己的姓氏。他的第十三代后人,是秦末项羽的后代,叫做籍镶,项羽名籍,籍镶为了避项羽的讳,于是将籍改为席,他的后人也跟着改成了席姓。后来项羽战败自杀,籍氏不用改姓避讳了,于是有一部分恢复了族姓,有一部分却沿袭了席姓,形成了席姓的一支。

郡望:

  安定郡:西汉的时候设置此郡。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地区以及宁夏西部地区。

堂号:

  嘉会堂:宋朝时候的尚书司封郎席汝言是一个很喜欢交朋友的 人。他和文彦博、傅弼、司马旦、司马光兄弟、王安石、楚王叔等人分别形成了耆英会、令甲会、真率会。朋友很多。

迁徙分布

  席氏的望族居住在定郡(今天的甘肃省故原)。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