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9
- 帖子
- 1426
- 积分
- 1298
- 阅读权限
- 80
- 在线时间
- 159 小时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社会的不道德现象也冲击着校园这片净土,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当社会的“道德之田”已见“旱情”,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可谓是正逢其时的“及时雨”。
“八荣八耻”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在对比中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展示得淋漓尽致,给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和谐社会观念讲座。教育和引导学生“八荣八耻”的途径应该遵循学校教育的客观发展规律,在所有影响学生成长的一切时空范围中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达到知行统一。当然,学校要凸显荣辱观教育,教师必须成为践行“八荣八耻”的典范。
教师自身不仅是一名普通公民,也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古人云:“师者,范也,言行动静,皆可为式。”教师这个身份的特殊性意味着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中起到“仿效作用”,从而注定教师这个群体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新形势下公民道德建设的是非标杆,是教师自我修身的道德准绳。同时,教师的重任还在于要结合时代特点,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当今大量外来思想涌入、社会环境急剧转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荣辱观念,古已有之。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先秦时期有儒家的“仁义”荣辱观念,外族入侵时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是非标准,而在当代社会,这“八荣八耻”集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于一体,正是我们教育引导学生应当坚持和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因而,教师在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把握道德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做到为人师表,以身示范,积极践行“八荣八耻”,把“八荣八耻”规范到实际工作中去,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教书育人的行动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