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
- 帖子
- 12248
- 积分
- 17755
- 阅读权限
- 255
- 在线时间
- 3954 小时
|
七:母亲临死手机留言 襁褓婴孩奇迹生还
“宝贝,如果你活着,记住我爱你。”
3个月的孩子压在她冰冷的身下,母亲手机留言:
●现场声音“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人物档案一位母亲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
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地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摸了几下,他高声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却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现场声音“咬紧牙挺过去。”
●人物档案邓贵波夫妇
●地点绵竹
埋葬女儿尸体后夫妇俩坚持挺下去
在四川省绵竹市金花镇金山村村民五组,一对夫妇和其他两个人正用木桩搭建防震帐篷。男的用铁锹在地上挖坑,偶尔歇息一下时,眉头紧锁。女的站在一边,目光里满是哀痛。
他们唯一的10岁女儿在镇小学上课时,地震造成教学楼坍塌,不幸遇难。
“昨天见到女娃儿了。”妻子王申凤说。她没有哭,但声音很微弱。15日,她女儿的遗体被解放军官兵从废墟中挖出,夫妻俩埋葬了女儿的遗体。丈夫邓贵波在附近的磷矿工作。地震发生时正在井下,他和工友花了3个小时才从矿井里爬出来,回到家里。
这对夫妇和其他四户人挤在两个用细木杆临时搭建的小防震棚里,他们现在正在用粗木桩搭建一个大的防震棚。
夫妇俩的7间房在地震中彻底垮塌,电视、冰箱等大家电全部被砸坏了。不过,家里的食物还够用10天。
“接下来怎么办?”记者问。“一步一步走吧。国家在帮我们,我们自己也努力,咬紧牙挺过去吧。”王申凤回答。
16日上午,新来的一支解放军医疗队运来上百顶新帐篷,大学生志愿者送来了药品。解放军直升机继续在上空盘旋,执行救灾任务。
●现场声音“只要人在,一切都好说。”
●人物档案绵竹灾民
●地点绵竹
农民们开始播种水稻
汶川大地震使邻近的绵竹市数十万群众往日美好的家园毁于一旦。
住在剑南春酒厂附近一间避震篷里的刘章玉一直担心三妹一家三口的下落,直到15日才打通电话。原来三妹两口在灾情相对较轻的绵竹新市镇,目前没有危险,他们也一直在与亲人联系。三妹的儿子是警察,正在绵竹拱星镇重灾区参与救灾。她们互相安慰对方:“只要人在,一切都好说。”
地处山前的遵道镇秦家坎村受灾严重。村民刘军家里只有去年结婚时贴着“囍”字的卧室门还直立着,他的爷爷在地震时被自家大门砸倒遇难,一家人强忍悲痛,掩埋了亲人后,开始清理废墟里有用的东西。
绵竹灾区通了电话信号后,部分受灾群众在外地亲人的劝说下,乘车离开了灾区。但更多的群众选择了留下来,住在绵竹市区西郊一间帐篷里的母述蓉表示,远在四川盐亭县的哥哥多次打电话让他们全家去避难都被她拒绝了。她说:“我一定要留下来重建家园。”16日,在齐天、孝德等灾情相对较轻的乡镇,记者看到很多受灾农民已经开始生产自救,虽然仍旧住在帐篷里,他们却在一边收割小麦、油菜子,一边播种水稻。
●现场声音“起个小名叫摇摇”
●人物档案地震后出生的女婴
●地点绵竹
5月12日14时35分
她在震后七分钟诞生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震区绵阳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一名孕妇正在进行剖腹产手术。14时28分的主震过后仅仅7分钟,一个小生命安全地降生在了仍在摇晃的手术车上。
记者15日在绵阳市人民医院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见到了这名女婴,她正安祥地躺在妈妈怀里吃奶。母亲胡晓玥回忆说,她大概是12日14时进入手术室,由于是局部麻醉,她还清楚地记得地震来袭时的情景。当时她看见无影灯剧烈摇晃,还听到周围的柜子发出碰撞的声音。这时,周围的医生和护士都上前抱住她,努力稳定住晃动的手术床,不让她掉下去。
医生和护士打着手电继续手术,并于14时35分接生出一名女婴。手术医生张瑛也是一名女性,当时镇定地完成了手术,但下来之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接连和护士抱头痛哭了两场。
孩子的爸爸景术茂说,他打算为这个健健康康的小家伙起个小名叫“摇摇”,以纪念她在摇晃的手术车上降生。
八:母亲临终喂奶 女婴含乳头生还
据南方都市报消息 龚晋是一名年轻的妇科医生,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妇科工作。5月12日刚好飞抵成都探亲。5月13日,龚晋来到重灾区都江堰参与救援,他在现场的身份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三天来,他抢救近200名伤者。回忆起连续几日的救援场景,龚晋不胜唏嘘。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龚晋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龚晋说,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
“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龚晋掩面而泣。一个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在妇产科见惯了初生的妈妈给自己孩子喂奶的场景,而此时此刻,这样一个幸福的场景却让他产生无法抑制的悲恸。
九:母爱伟大日本搜救队员流泪默哀
地震来临,28岁的母亲将75天的女儿紧紧搂在怀里,母女俩都在灾难中去世。昨日7时,经过长达15小时营救,日本国际紧急救援队刨出这对母女,大家深为这名母亲的伟大而感叹。作为这次大地震第一支抵达现场的国际救援队,日本国际紧急救援队下一个目的地就是灾情更重的北川。
救援:日本救援队找到母女
宋雪梅,28岁,生下女儿才75天。12日中午,灾难降临了。
前日16时,日本救援队赶到青川县城展开搜救行动。据介绍,搜救队员先用生命探测仪确定遗体位置,再用吊车将四周水泥板吊起。靠近遗体后,众多日本队员戴上手套,将砖块一块块搬走。昨日7时,母女俩现身了:宋雪梅还将女儿紧紧楼在怀里,倒在卧室与家门之间。救援人员分析,地震时,母女正在卧室,母亲抱起女儿往大门冲,倒塌的楼房将二人埋住,母亲双手护住怀里的女儿。
默哀:救援队员为母爱流泪
昨日7时30分,母女俩的遗体放在一个担架上,蒙着一块白布,日本搜救队员站列两旁,低头为死者默哀。一些日本队员不停地擦拭眼泪。“这名母亲太伟大了,她一直都是紧紧搂着女儿,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将母女俩送上殡仪车后,参与救援的人员毕恭毕敬,向母女俩举手致敬,目送母女俩离去。
搜救人员陆续离开了现场,宋母还在不停地流泪,哭声沙哑。她望着中医院宿舍,那里曾喜迎一个幼小生命的诞生,那里曾经欢声笑语,现在却已成废墟。
十:29岁女巡警两天哺乳8个灾区婴儿
救灾棚,人头攒动。看到饿得哇哇大哭的婴儿,刚做妈妈不久的女民警解开警服扣子,当众坐下,给襁褓中的孩子哺起乳来——近几天,这个感人的故事,在江油市城区各灾民安置点流传。故事的主人公,是江油市公安局巡警大队29岁的女民警蒋晓娟——两天时间里,她的乳汁,喂养了3个嗷嗷待哺的灾民婴儿和5个被解救的婴儿。
灾民母亲:“我的娃好有福气哦”
“这个女娃儿的心肠好慈悲啊!”昨日,在江油市太白大道中段附近的北川灾民安置点,当记者打听这件事时,61岁杨春香老人站起来,把怀里的孩子高高举起向记者示意。
孩子乳名彬彬,是她的侄孙儿,刚满6个月。听说记者采访,彬彬爸爸妈妈快步走来。36岁的妈妈陈堂华说,因为受惊吓,加之连日奔波营养跟不上,自己断了奶水,孩子不习惯奶粉,经常饿得大哭。16日下午5点过,突然来了一个年轻女警,问了两句,解开衣服就抱过孩子,喂起奶来。“我们农村的娃儿,这几天四处跑,也没咋收拾,”陈堂华眼圈红了,“那个女警察长得漂亮,穿得也整齐……我的娃好有福气哦!”
据陈堂华夫妇讲,前日下午和昨日上午,这个女警察还喂了另两个灾民的娃。在安置点门口的帐篷上,记者见到一个告示:急需奶粉棉被。据工作人员说,告示在张贴时被巡逻民警看到,不久蒋晓娟就来了。
警花妈妈:“奶几个娃没啥好讲的”
在寻找蒋晓娟时,记者意外遇见了她同事的爱人雷娟,雷娟告诉了记者一个意外情况:“小娟真是个热心肠,中午刚刚又奶了5个娃娃。”雷娟说,16日晚,江油警方在火车站挡获几个可疑的人,带着5个生下不到10天的婴儿,孩子们被送到福利院,这里没有婴儿奶粉。蒋晓娟得知后,去福利院让孩子吃了一个饱。据雷娟讲,蒋晓娟的爱人在部队,自己带着6个月大的婴儿,地震后,她把孩子交给妈妈,天天执勤上岗,早出晚归。
记者辗转找到蒋晓娟所在的江油市公安局抗震抢险指挥部,一见记者,她立即不好意思起来:“警察的身体好,妈妈生活照料得好,奶几个娃没得啥好讲的。”记者想多了解些情况,她拒绝多说:“天下的女人心肠都是软的,天下的妈妈都是爱孩子的。我的娃是娃,灾民的娃也是娃,他们都是妈的娃。” 记者青兴海摄影报道 |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