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闲谈读书 [打印本页]

作者: 纳兰容若    时间: 2005-12-10 20:51     标题: 闲谈读书

    关于读书的人,我觉得可以分为喜欢读书的人和不喜欢读书的人,我是喜欢读书的,读书能让你得到不少的间接经验,书中有没有“黄金屋”,有没有“颜如玉”,那不是我们这些人追究的问题,但是读书却是一种最能培养情操,修心养性的事情。

  关于怎么样去读书,古语就说得挺多了,比如,“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比如,“半部《论语》治天下”,更有清代诗人萧抡谓在《读书有所见作》一诗中所说的“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反正,文人仕子们总能举出几个例子关加于注明,来证明读书的好处,而做为一个俗人,咱们当然比不得那些文人雅士的兴致了,所以,也只能就读书谈谈读书的心得,提到“治国平天下”的层次,我是不敢的了。

  读书的层次,我觉得有三个层次。

  一是读许许多多的书,博览群书。这个层次,是读书的最初阶级,他是一个人对自身修养的自我意识的提高,或是说对自身处世能力不足的一种心态警示,所以这个层次,他是见书即书,不加选择。这个层次的读书人,知识面上升很快,但也很杂,这个年龄层的人大多在学校里,或是刚走出社会的人。

  二是读一部份的书,择书而读。这个时候,读书人已经经过了第一个阶级了,学识博大了,心态放宽了,颔悟能力增强了,所以,这个时候,对他们而言读书不只是一种任务了,而是一种闲时的情趣。选自己喜欢看的作者或是种类的书刊来看,对于他们也是一种乐趣了,许多人达到第二个层次后就上升不去了,我也一样。

  三读几本书,研读,到了这个层次,那就是大学者型的读书人了,比如专读一本《孙子兵法》,一本《红楼梦》,一本《水浒》,这时的读书,不再是乐趣了,而是一种工作了,一种认真而严谨的工作,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大学者的身上,此时的读书成了一种专业,一种一言九鼎的权威。这种层次,只有极少数的人能达到。

  说说读书的心态。

  研读-或是说苦读,这种心态,就是古书上所说的“读书百遍,其理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种情况,多自出现在学生时代或是出现在专业学者身上,他的读书的目的就是弄清一本书的内含,并从这部书上,读出许许多多的东西或是说现象出来,从而达到早就确定的目标。此时的读书,以是人生的目标而不是一种闲情逸致,他是一种工作或是生活上的心态,是一种为了达到一种人生境界或是目标而必须的的需要,所以我觉得这时的读书是一种“苦读”。这种的研读或是说苦读历程,咱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而历史上苦读出名的学者更是无数,汉时匡衡的“借光读书”,到了清代时康有为年青时每晚读书前总拿起一把锥子向书本上奋力的插下去,插进多少页那今晚就非读完不可。这些都是苦读出名的名人。

  闲读,“弹琴赋诗闲读书,青梅煮酒以待客”这是一种闲读。这时的读书,成了一种心灵上的休闲了,空时多看几本,忙时一本不看,选自己喜欢的来读,不喜欢的就丢一边去。读书成了生活工作上一种休闲了,读书也不求甚解,看看小品文,看看小小说,以求自乐,这就是一种闲读的心态。这是一种普通读书人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大体是必须经过苦读经历的人才有资格拥有的,因为只有博大的基础,才能拥有轻松的心态。
   
  人,只要有时间,何处不能读书。如我,我读“唐宋诗词”大多在无聊时看的,而读“史书”,多在床上着看的,现代小说和散文,就只能在上厕时看看了。
   
  反正,我是鼓励并支持朋友们有空多读读书的,闲读也可,研读也行,弄一个好的心态,翻一本好书,品一杯好茶,看看天高云淡,听听夜雨潇潇,倒也不失为人生一大趣事。

作者: 绿茶    时间: 2005-12-10 22:42

弄一个好的心态,翻一本好书,品一杯好茶,看看天高云淡,听听夜雨潇潇,倒也不失为人生一大趣事。
有茶有书别样好!




欢迎光临 小鬼论坛 (http://bbs.xghome.net/)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