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外星人”高尔基之谜:时而像匪徒,时而像圣徒
[打印本页]
作者:
绿茶
时间:
2005-10-30 22:14
标题:
“外星人”高尔基之谜:时而像匪徒,时而像圣徒
`
马克西姆·高尔基是何许人?这一点大家肯定都知道。但谈到这一独特人物的复杂个性,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神秘的“双面人”
他年轻时得过结核病,曾一天抽过75支香烟。他曾数次试图自杀,但每一次都奇迹般
生还。如1887年他曾开枪自杀,子弹离心脏仅差一毫米。他酒量惊人,喝多少白酒都不醉。他于1936年6月18日辞世,其实在这之前的6月9日他还“死”过一次。当斯大林前去与“死者”告别时,他却活过来了。就在同一天,他还组织亲朋好友进行了一次奇怪的投票表决,表决的问题是:他该不该死?
高尔基可谓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最神秘的人物之一。他被称为“双面人”,有人说他有两个灵魂。但他更像是个多面人。他拍过许多照片,但这些照片常常互不相像,就好像有好几个高尔基。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一特点,因此在照相时总喜欢换装易容,时而像匪徒,时而像圣徒,时而像欧洲的先知,时而像俄罗斯老农。
高尔基的一生像一场以悲剧收场的狂欢节。他的死因至今不明。高尔基在生命垂危的那几天被一种恐怖不安的感觉所折磨。据说斯大林和前苏联官员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曾在濒死的作家床前喝香槟。高尔基的女友、后来流亡国外的持不同政见者叶卡捷琳娜·库斯科娃曾写道:“他们拿着蜡烛,在沉默的作家床前呆了一天一夜。”
人生的过客
命运之神先是安排高尔基作报人,然后又让他当作家。但即使是当了作家,他也仍是个异类。虽然文学界对他倍加赞美,为他举办一场场宴会,但依然对他敬而远之,视他为不可怠慢的“客人”,因为他们不了解他的底细,不知道他从哪儿来,要干什么。
托尔斯泰曾表示,高尔基的“灵魂在窥视他人,他不知是从何方来到这片不属于他的土地,观察一切,审视一切,然后将看到的一切报告给他的上帝。”
高尔基在给列宾和托尔斯泰的信中对人类大唱赞歌,“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事物比人更美好、更复杂、更有趣”,“我深信,世界上没有比人更美好的事物了”。但他同时在写给妻子的信中提起那些为他举杯祝酒的同行们时说:“但愿不要让我再见到这些下贱的、可怜的小人……”哪一句话是他发自肺腑的真言?没有人知道。
诗人霍达谢维奇曾写道:“他经历了俄罗斯的解放运动,然后又经历了革命,但他是一个神秘的、四处漂泊的行者。”此言千真万确。高尔基时时处处都是一个过客。文学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说:“高尔基不是在生活,而是在观察生活。”
大家看到的高尔基不是一个现实中的人,而是他1892年用“高尔基”(俄文意思为“痛苦的”,高尔基的真姓为彼什科夫)这一笔名发表处女作《马卡尔·丘德拉的故事》时臆想出来的人物。高尔基早年在给妻子的信中曾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剖析自己:“彼什科夫性格复杂,让人捉摸不透,他坚信自己与普通人不一样……他是一个不正常的、思维混乱的家伙……”
孩童般的爱
当然,他爱人类,但那是一种奇怪的爱。这种爱里包含了一切:有折磨也有激情,有喜悦也有悲伤。他那一篇篇饱含深情的短文无疑是俄罗斯散文史上的巅峰之作,但他的爱仍然只是一种对他人孩童般的爱。
简而言之,高尔基是个“外星人”。他那些鸿篇巨制像是到地球走一遭后写下的一部卓越的总结报告。这份报告洞悉一切,无一遗漏:瞧,这便是大革命时期的俄罗斯,一个活生生的时代。
作者:
纳兰容若
时间:
2005-10-31 22:34
睿智的颠峰是疯子,
其实只有一步之遥。
奇才都有过人的地方,
和不为世人所理解的怪癖。
不论如何,
这些都不影响他在世界文坛的地位。
欢迎光临 小鬼论坛 (http://bbs.xghome.net/)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