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论坛's Archiver

尘起缘飞 发表于 2006-6-22 22:24

王统照先生墨迹,请欣赏.

王统照(1897—1957) 字剑三,山东诸城人,我国“五四”运动以来的著名文学家。

  王统照自幼在家塾读书,1913年考入山东省立中学,1917年五月发表白话文小说《纪念》。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英国文学系,“五四”运动中,参加过爱国斗争。

  1921年元旦,王统照与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这一我国最早的新文学社团,坚持“文学为人生”、“文学反映社会”的主张,产生了重要影响。王统照发表了不少小说、新诗、散文和译作。

1926年,王统照离京至青岛定居,先后近30年,是在青岛文学生涯最长的一位现代著名作家。

  王统照在青岛先后任教于铁路中学、市立中学等学校,也没停止小说创作。1929年,他联合几个文学青年,编辑了《青潮》,这是青岛文学史上的第一种文学月刊。此刊物因经济问题仅出两期,但其播撒文学种子的作用不可低估。

  《山雨》是王统照的代表作,发表于1932年,给国民党反动派敲起了丧钟,被反动政府查禁。为此,王统照被迫出国赴欧洲考察。

  1935年7月,王统照联合聚集在青岛的作家、教授老舍、洪深、藏克家等12人创办报纸文艺副刊《避暑录话》,影响一时。

  抗日战争前夕,王统照时常往来于上海青岛之间,创作了一些以青岛为背景的作品。抗战爆发后,他留在上海孤岛,继续创作生活,坚持抗战,1945年回到青岛。

  1946年秋,王统照应聘担任山东大学文史系教授。他追求进步,大力支持爱国师生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斗争。1947年“六二”进步学生遭到镇压,王统照义愤填膺,坚决辞去教职。

  全国解放后,山东大学又聘王统照出任中文系系主任,他愉快地重返校园,为人民执教鞭。在加强文史教学、突出文史特长方面,王统照为山东大学作了有益的工作。

  1949年底,王统照奉调到济南,任省文教厅副厅长,后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省文化局局长等职。他在工作之余,写了不少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党的作品。

  1957年11月29日,王统照与世长辞,被誉为“文艺老战士,党的好朋友”。
前闻王统照先生逝世,不胜悼惜。顷读《诗刊》二月号载有剑三赠我诗,此诗是其遗作,生前并未寄我,读后更增悼念。为赋《剑三今何在》以报之。

剑三今何在?
墓木将拱草深盖。
四十年来风云急,
书生本色能自爱。

剑三今何在?
忆昔北京共文会。
君说文艺为人生,
我说革命无例外。

剑三今何在?
爱国篇章寄深慨。
“一叶”“童心”我喜读,
评君雕琢君不怪。

剑三今何在?
济南重逢喜望外。
龙洞共读元丰碑,
越南大捷祝酒再。

剑三今何在?
文学史上占席位。
只以点滴献人民,
莫言全能永不坏。??

自注:
  1954年夏与剑三先生重逢于济南,别来已30年。同游龙洞,共读宋元丰年古碑,忽闻越南奠边府大捷,彼此大喜,举杯为祝。
  *王统照,字剑三,山东诸城人。现代小说家,诗人。他是二十年代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陈毅同志早年在北京曾参加文学研究会的活动,本篇所谓“共文会”即指此,诗中提到的《一叶》《童心》都是王统照先生的作品。

[img]http://www.kongfz.com/photo/28841/1138191962_b.jpg[/img]

水草 发表于 2006-6-30 17:17

喜欢会写字的人
因为自己不会

更喜欢他们写出来的字
因为很美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