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写意
[u][color=Black][size=3] 水 *墨 * 童* 趣[/size][/color][/u][img]http://xyyh.play119.com/UploadFile/2005-6/2005632158172787.jpg[/img]
[img]http://xyyh.play119.com/UploadFile/2005-6/20056321583673924.jpg[/img]
[img]http://xyyh.play119.com/UploadFile/2005-6/20056321591934758.jpg[/img]
[img]http://xyyh.play119.com/UploadFile/2005-6/200563220986611.jpg[/img]
[img]http://xyyh.play119.com/UploadFile/2005-6/2005632205227551.jpg[/img]
[img]http://xyyh.play119.com/UploadFile/2005-6/2005632222587778.jpg[/img]
[img]http://xyyh.play119.com/UploadFile/2005-6/2005632222512693.jpg[/img]
[img]http://xyyh.play119.com/UploadFile/2005-6/2005632222548262.jpg[/img]
[img]http://xyyh.play119.com/UploadFile/2005-6/2005632222531555.jpg[/img] 中国画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具特色的民族形式风格,成为东方绘画的某种最高代表和典范,在世界视觉艺术史的长廊之中也堪称灿烂辉煌。中国画是融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传统文人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绘画流派,其独特的绘画美学观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显示出了,他们现代社会性的一面:反叛精神、个性的张扬以及对艺术创作中技术因素的否定,这些特征都与现代水墨画的审美观念有着共通的地方。这两种的艺术才成为真正的“自由的艺术”,他们的本质上的接近说明人类在本性上的共通。
中国现代水墨画的历史,是一个变化、创造的历史。美术史论界通常认为,二十世纪的水墨画(这里泛指中国画)可分为两大派,即“传统派”和“融合派”。前者如黃宾虹、齐白石、石鲁、李可染、傅抱石、潘天寿等人,走的是傳统文人画現代蜕变的路途,他们以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执着的深掘传统之底蕴,扬传统艺术之精彩,在异幻的新时代中传承并发展传统艺术,他们的成就和贡献无疑是杰出的;林风眠、徐悲鸿等人为代表的融合派则重在引西画中的色彩、构成入水墨,不断以自我中心主义冲击着主体自律行为,并以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实践于新的个性语言和审美形式。。当下水墨画的基本格局,大致由三种类型构成:一是由学院、专门家为前导的写实(意)、功力型水墨画,其分布面主要是在各类形式的学术型、主题型以及官方主办的大展中;二是由传统形式延续演变而来的当代水墨画以及“新文人画”,其较多见于艺术家圈的相互交流和商品流通、收藏圈内外;三是受各种现代观念影响的探索性水墨画,其多出现于各类前卫意识较浓的艺术活动的展览。三种类型的水墨画多各具特色和各自的读者群,但以第一类型勃勃有生气,较多建树;第二类型欣赏者面宽但发展前景难有较大突破;第三类型富有活力但变性因素较大,一时难以形成态势。类型一的写实(意)、功力型水墨画,发端于50年代的院校教学,60年代始获成果自不待言。发展至今,影响日隆。80年代中期显露诸多新型态端倪,初成波涌;其得益于对艺术标准大众化和大一统的矫枉过正和历史性反思,进而对水墨语言的初步转换以及对形式构成的注重等。五年后,这些积极因素无论在质与量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遂成推波助澜之势,蔚成风气。在十年后的八届大展中佳构纷呈,始呈高潮形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趋向也发生着变化,世界文化的大融合促进了人们“视觉节选”(主动的视觉取向)多元化。人们试着从各种角度开发“视觉节选”潜能,寻求新的表现手段,创造新的绘画语言。而中国的水墨画也呈现着百花齐放的局面,现代水墨画大体分为传统延续型的传统笔墨和兼容杂交型的 非传统笔墨,非传统笔墨占有主流地位,为我们主要的研究对象。如果没有西方绘画的涌入,没有中国传统观念的转型,非传统笔墨很难跨入绘画的大雅之堂,它显示出时代巨手拓展了我们的审美眼界和审美胸怀,对传统法典的唯一性提出质疑,转向平等多元。应当说,这是现代民主理念的学术思考,是人性自觉的明显标志。
[[i] 本帖最后由 槐荫夜话 于 2006-2-17 23:27 编辑 [/i]]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