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听雨
江南的雨来得特别频繁,特别冗长。春末夏初之际,一下就是十天半月的,缠缠绵绵,无休无止。尽管如此,尽管做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我还是喜欢雨,喜欢听雨-----雨夜听雨。只有在乡村的晚上听雨,那才叫别有一番情趣。工作休息日,回到很久没去的奶奶家。一切如故,只是房子因许久都是奶奶一人住,有点缺少人气。
夜,星光点点,月儿羞得不敢露头。这里实在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吃了饭便早早地躲到房里陪奶奶聊天......
不经意间抬头,星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灭了,天空也不知道给谁打翻了墨汁缸。树林里起了风,萧萧乱抖。隐隐地听见一大汉在敲大鼓,轰隆隆,轰隆隆,还夹着闪儿示威,吓得虫儿不敢吱声。风愈来愈大,恶狠狠地要把们儿撞破,要把窗户掀开。远远地听见噼里啪啦地响,雨落如豆洒。漫漫地气势更恢弘,哗啦拉如瓢泼。电灯也在这个时候熄灭,一团漆黑。猛然间闪电一晃而过,看到西天露出狰狞着的半边脸。屋外仿佛有千军万马一齐踏动,屋内则是乱做一团。
许久,才摸到一根蜡烛,点燃,屋内又恢复了光明,光线不大却很柔和,有些须暖意流过心间。很久没有依偎过这点点烛光了。
窗外依旧雨声沙沙,窗内则开始变得安静。轻轻推开窗户,一阵凉风扑面而来,感觉甚是清爽。看着那夜雨潇潇而下,我的神经末梢一下子变得丰富而敏感,思想一下荡漾开去,想到了很多的人,很多的事,也有很多的感悟。这里才是我的家,这里有我童年的玩伴,有我童年的傻事,有疼我爱我的奶奶,有那老掉牙的故事。诸多往事如电影般闪过我的脑海,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让人怀念。可是现在只有紧张,压力,忙碌和我做伴。童年的一切都到哪里去了呢?没有人能回到从前。为什么?一遍遍地问自己,一遍遍地泪流。
终究是关了窗户,回到桌前坐下,奶奶已经睡着,拿起一本《唐诗宋词》就着昏暗的灯光,一页一页地翻过去。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历程。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是雨?是泪?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不记得词儿了...- -||)
太多的愁,竟有些不忍去读。只是这愁似乎因雨而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旷世豁达,非常人所及,东坡实在让人佩服!
喜也因雨而起!
让人多思的雨。
轻轻合上书本,闭上眼睛让思想稍做休息。
夜雨,孤灯,漫卷诗书,不眠的人,这本是生活中很普通的一些个事物,但若将他们组合在一起,便充满了诗情画意。想想看,在这风疏雨细的夜晚,一 灯如豆,不眠的人握一卷在手时而定定地凝神细看,时而听听雨点轻敲窗台,或是有所感悟轻轻一笑,或是品一盏香茶,一切美好的感觉尽在不言中。
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月圆月缺,日升日落,原本无情,但一旦与诗人的思想相联,便变得如此的撩人魂,摄人魄。雨亦如此。从来只属于大自然,却让自古多少文人为之嬉笑癫狂,或是潸然泪下,何也,不在雨而在于听雨者之心境也!而千百年后的我们面对这满纸的别绪离愁,既为之动情,又何必去在乎它为何如此在般?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雨夜听雨,什么也别去管。是时的你已远离了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已褪下了一天的疲劳与困倦,已只属于这夜雨潇潇的大自然。爱雨的人啊,千万不要错过了良辰美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