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水乡一家很有代表性的民居。绝大多数农民住的就是这样的茅草房。
[img]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5/01/75.jpg[/img] 我们重点考察了大水乡的大石村。从下学期起,徐本禹将转到这里支教一年。大石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至今未通公路。全村村民主要是彝族,另有两户布依族。通过深入走访农户,我们了解到去年全村人均收入仅300元,村民辛勤劳作一年,收获粮食仅够吃半年,不足部分靠政府救济。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和马铃薯作为口粮。现金收入主要靠养鸡(每户养鸡只有五六只)和去小煤窑背煤。村长和村支书月工资70元,由乡财政补助。
图为大石村通往外界唯一的路。我们冒险乘越野车从这条路上往村里行进。18公里走了一个半小时
[img]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5/01/76.jpg[/img] 大石村一户人家。如果不是左边竹竿上还晾晒着衣服,我们无论如何不能相信这样的房子里还住着一大家人。
[img]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5/01/79.jpg[/img] 杨某家中可谓一贫如洗。
[img]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5/01/7B.jpg[/img] [img]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5/01/7C.jpg[/img] 我们无法判断这家人吃的是什么。那几个鸡蛋是留着换盐的
[img]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5/01/7E.jpg[/img] 杨某的孩子告诉我们,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上学!
[img]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5/01/80.jpg[/img] 为了能上学,这双脚每天都要跋涉两个小时山路。冬天大雪封山也不例外。脚的主人说,他从来没有迟到过。
[img]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5/01/8D.jpg[/img] 孩子们每天只吃两顿这样的“饭”。个别路途太远的学生,父母心疼孩子,让他们带饭上学。这个孩子还没来得及吃完就上课了。我们特地闻了闻,“饭”已经发馊变味。下课后,这“饭”会被吃得一粒不剩。他们从来不知道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何物。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过生日时能吃上一碗真正的米饭。
从教育部下派贵州省挂职的贵阳市委副书记高文兵说:“我最大的心愿是让孩子们能在六一儿童节每人吃两个鸡蛋”。沉默了好一会儿,他说:“可是现在还不行。”他这样说的时候,眼角沁出了泪水!
[img]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5/01/8E.jpg[/img] 徐本禹多次提到,他最受不了的就是孩子们的眼睛。在这次考察过程中,我们特地注意观察那些孩子们的眼睛。在回来整理这些照片时,我们一次又一次受到震动。
[img]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5/01/90.jpg[/img] [img]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5/01/91.jpg[/img] [img]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5/01/92.jpg[/img]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双眼睛和这只手。让我们永远记住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故事。
[img]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5/01/96.jpg[/img] [u][quote] [u][b]风自流[/b] 在 2005-10-25 08:54 AM 发表:[/u]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双眼睛和这只手。让我们永远记住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故事。
[img]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5/01/96.jpg[/img] [/quote][/u]
:emot22::emot22::emot22::emot22::emot22::emot22:
:emot8::emot8::emot8::emot6: 时代需要楷模,政治需要英雄,
但我想如今徐本禹已经扛不动时代和政治了,
他的过去和未来,
只是用行动感动更多的人去关心那个被现代文明所掩盖和蒙蔽的贫穷的中国或者说中国的贫穷!
而感动往往是一时的,
只是一种感情的宣泄和内心的触动,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把这种一时的感动变为长期的行动,
用我们的肩膀去扛中国未来的一份希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