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缺位是丛飞“越位”的根源
[color=Navy] 丛飞作为歌手的知名度并不很高,根本无法与那些走红的大牌歌星比肩,我不太关注流行歌坛,以前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作为一个遭到厄运慈善者的名字,最近在网络间和各种媒体间传播,了解其事迹的人们几乎无不为之感动:十年之间,捐款300多万,支助了178名穷困失学儿童返回校园继续求学,自己的家庭却非常贫寒,前任妻子也因此离他而去,而命运的不公又使他身患癌症。看着电视里因化疗而声音嘶哑的丛飞,我的眼睛湿润了,不忍心看到他那么费力地描述着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而关掉了电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把帮助别人看成比自己的家庭和生命还要重要的人”这些在我眼里根本无法与那些大牌歌手联系在一起的词语,不得不使我毫不吝啬的用在了丛飞身上。丛飞的捐资助学之路也并不平坦,也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却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如果一个人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大慈大悲的宽广胸怀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从这一点上讲,丛飞的灵魂已经升华,丛飞的人格如高山令人仰止。退一步说,如果丛飞把这300多万的捐款用于个人的生活和消费,也一定是个有车有房的富裕阶层,生活的水平也一定不差于一般人。
丛飞的事迹可歌可泣,丛飞的行为感动着中国,但“丛飞现象”的出现却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政府的缺位是导致了丛飞“越位”的根源。基础教育,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都是政府的责任,政府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责任中缺位而让位于一个凭着自己良心有着高尚人格的个人,从而导致了丛飞的越位,是丛飞自己做了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丛飞的行为应该提倡和传扬的话,某级政府在其中的缺位就应该受到质询和谴责。我们国家的教育预算不是用不完吗,为何不用来帮助这些贫困者完成学业?政府不是有大把大把的钱用于浪费吗,为何就不能拔一毛而利天下?贵州是个贫困的省份,但贪官高勇在此任职期间不也有几百万的受贿吗?从目前我国的情况看,任何一个穷困的省份,只要杜绝腐败和浪费,节余的资金足以支撑贫困地区免费的义务教育,贫困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而某些政府的不作为才是问题的实质。 想到丛飞的困境,不能不让人有一种苦涩感,丛飞的行为越高尚,越显得某些人和组织的卑微;从非个人再尽力也抵不过政府的那怕一点点的尽责。我在敬佩丛飞的同时,也企盼政府尽快到位,早日结束这种现象,使丛飞不再为贫困学生的失学担忧,不再为助学所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我不是一个追星族,但如果丛飞康复后能够重返舞台的话,希望他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无论票价再高,我也一定捧场,不为别的,就为他这种人格魅力。
歌手丛飞大学毕业后闯荡深圳,1994年以来,他先后资助了178名贫困失学儿童,300多万家财散尽,还欠了十几万外债。2005年4月,丛飞患胃癌住院,他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无数人为之感动。连日来,人民网网友通过留言的方式发表内心感受、讨论名人价值、提出宝贵建议。我们将留言进行了分类整理,也希望更多的网友参与进来.
[b]几名已在深圳工作的受助者近在咫尺却没来探望丛飞 [/b]
深圳杰出的志愿者丛飞,倾注毕生心血、财力资助178个穷孩子,没想到在他病倒的时候,几位已经在深圳工作的受助者,竟然连看都不看他一眼!
[b]近在咫尺也不来看[/b]
林燕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营销三部主任,被丛飞事迹所感动,现在她几乎放弃工作全力照顾丛飞,对丛飞的情况比较了解。她介绍,丛飞10年来资助的178名孩子,绝大多数都还在贵州、广西等地读书,得知丛飞患病,很多受助孩子纷纷给丛飞写信。但让他们惊讶的是,丛飞的事迹及病情经报道已广为人知,但丛飞住院三个多月来,已经在深圳参加工作的几个受助者,近在咫尺,几乎没有一个来看丛飞!
昨天,几经周折,记者终于和其中一位受助者阿雪(化名)取得联系。据介绍,丛飞资助阿雪有3年历史了。阿雪音乐学院毕业后,阿雪来深圳找工作,丛飞为她找到一所音乐学校,但阿雪对这个职位不满意,双方就失去联系。
今年丛飞住院后,林燕曾在街上碰见阿雪,此时阿雪已经在深圳找到固定工作。林燕希望阿雪能来看一看丛飞。
[b]“月入三四千怎帮他” [/b]
记者昨天与阿雪通了电话。
记者:你认识深圳歌手丛飞吗?你是否受过他的资助?
阿雪:我是受过他的资助。不过,当时丛飞资助我也是出于自愿,他有他的想法,我从来没有强迫他。
记者:你觉得他资助你有什么想法?
阿雪:至于有什么样的想法,我也说不太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所图的,有人图名,有人图利,至于他图什么,我不说你也应该能猜到。
记者:你觉得一个陌生的人,帮你读完大学,这种恩情还不够吗?
阿雪:……
记者:丛飞帮助过你,现在他没钱看病,你想过帮助他一下吗?
阿雪:你要我怎么帮他?我现在每月不过三四千元钱,弟弟妹妹又正在读书。再说,他也从来没向我提过这个要求。
记者:丛飞现在的病情已经十分危险,你难道没有想过去看看他?
阿雪:我现在很忙,真的没有时间。
随后,阿雪挂断电话,记者之后反复拨打,电话始终关机。
[b]“希望永不再提往事” [/b]
林燕告诉记者,一名同样受过丛飞资助的李某,得知有记者在报道丛飞时提到自己,马上给丛飞打电话,要丛飞将网上涉及自己的东西删除。
林燕打通了李某的电话。问他为什么要删去名字,他说他现在是大学老师,这事让学生知道了会很没面子。林燕问,受助是耻辱吗?他说,我没说是耻辱,但我希望永远不再提起这段往事。[/color] “政府的缺位是导致了丛飞“越位”的根源。基础教育,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都是政府的责任,政府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责任中缺位而让位于一个凭着自己良心有着高尚人格的个人,从而导致了丛飞的越位,是丛飞自己做了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丛飞的行为应该提倡和传扬的话,某级政府在其中的缺位就应该受到质询和谴责。”
精辟。 我为这些受助者感到汗颜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