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酒品·人品
猴末有感年近岁末,迎来送往不断增多,今晚目睹酒醉之人事想起了早在前年领导对我酒场应酬时的训示。虚长岁数至今,真正喝到酩酊大醉的机会不多,记忆中仅有两次。一次是大学毕业的时候,那时更多的是与同学不舍离别之情,加之当时有不少同学在聚餐上都真情流露,抱头 痛苦,受到当时心情所感染,带着情绪喝酒特别容易醉人。另一次是一段深刻的感情终于告一段落后,在同事的陪同下买醉。但这两次醉酒后酒都是呼呼入睡。
工作后,前年曾一度征战四乡,当时我的领导就凭着他在外交际应酬10多年的酒龄对我训示,出门在外无论情况如何都应该自己在干什么,尽量保持清醒,尤其是面对客户的时候,分清楚什么时候能醉,什么时候不能醉。其实一个人要喝醉也要看周边环境,如果你身处的 环境能够信任,而你也需要这样的放纵那么喝醉也无妨!但醉后不能失态!“酒场如战场,酒品也就体现人品。你喝酒千万不能争强好胜,一般交际应酬你必须要喝,但如果你不行了就要当面跟人表明不要怕丢脸,争强好胜之事千万不要干!”
于是,酒品也如人品一样,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一面镜子。在觥筹交错之间,怎样既能达到人际沟通的目的,又能恰到好处地全身而退,保持形象的同时又达到了预期效果,这才是一个人酒品高的体现。需要酒量和技巧,更需要知人之智,自知之明。
酒后失态令人生厌。据说杨妃酒后妩媚多姿,也只是从文艺作品中得知,不敢轻信,亦不宜妄评。只是,大大小小的宴席过后,目睹形形色色的酒后失态者,实在不敢恭维:胡言乱语、酒壮色胆、不辨东西、打架闹事。。。。。。醉态各异,不一而足。酒品如此,个人形象 荡然无存,让人徒增厌恶,如何尊重信任其人?酒后失态,最大的忌讳。
强行劝酒让人生怕。一般交际应酬中肯定会有不同人群参与,当中酒量也就犹如所在人群中的财富,肯定会有人能喝有人易醉。酒量好最容易会对身边朋友强行劝酒,也就是从这一细节中可以看出他能否照顾到朋友当时的情况,是否识大体。如果朋友仍未尽兴,劝酒当能更 进一步,然而朋友已经大醉还不断灌酒,这种做法会让朋友心中产生不安。
反感借酒浇愁的人。事在人为,有谁听过事在酒为?都说一醉解千愁,这一醉,能醉一生吗?不过是麻醉自己,逃避现实的借口而已。生活旅途上真正的勇者和智者,当然不会做此无聊无谓之举,凭空败坏了一世英名。都说是酒能乱性,还不是一些人微弱的定力决定了酒的 所谓无边魔力吗?
当然,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情此景,不会饮酒的人,大煞风景;同时在现代社会,不谙此道,堵塞了一些人际交往的特定途径,也将在无形中失去很多有利的发展机会。所以,酒当然还是要喝的。
谁也不是圣人,谁都有饮酒过量的时候。不是不能醉,醉也要醉的得体,保持基本的尊严和理性。花到半开,酒至微醺,当属世间至美的境界。做到这点并不难——锤炼自己的酒品,量力而饮,相时而退。
看看筵席散后仍然保持风度谈笑自若的饮者,他们既不是海量无边,也不是不敢沉醉,只是不屑于被酒力控制了自己,而是要让美酒成为生活的情趣。他们懂得饮酒的原则,就像懂得人生的进退一样。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愿举杯同酒人话家常
把盏吟诗 思念几多 独低头思最爱念别情 酒注定要陪一个讨厌酒的男人过着一整个生命,向远远的,远远的,用酒水,记录了无希望的未来! 以酒品论人品,
高低不同者,
境界各异。
君子坦荡荡,
小人惨戚戚。
酒品高时展翅飞翔,
酒品低时扑地拱墙。
凡此种种,
不一而论。
一到七分醉意,
个个却都把面具卸下。
风趣的,灵秀的,粗鲁的,宽容的,斤斤计较的,以整人为乐的,
全都显露出来。
所以说,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仍是最好的。 怎样达到既能与人沟通又能全身而退?
比如说——
酒人举个例子?
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