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论坛's Archiver

纳兰容若 发表于 2005-1-4 20:27

你需要沉默

.

  
  首先想到"沉默是金"的古训,很多的时候,我们是赞成沉默的。类似的警世名言多不胜数,据说有佛三年不开口,一时传为美谈,可是梁实秋先生曾担心三年不开口,会不会把嘴捂臭?

  言多,如果不成为长舌妇,也许不会太遭人厌,因为只是说说东家长,西家短,推想在墙根下晒暖的二大妈三大娘必不至于不想听。想说,是因为心里有话,有感想,在有听众的前提下,有发表的欲望,在传话的同时,也许要发挥自己的见解,至少是短时间,可抒一时胸臆。我有时见到老人们围坐一周在七嘴八舌,不由地就想到这些七嘴八舌,是他们或她们的儿女多数不爱听的,那么现在找个机会发表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说东家长西家短,这些当然是二大妈们的强项,可是心里有话,想说出来,却不止只是她们的专利。近日读韦君宜的自传体随笔《思痛录》,才知道这位以前在我印象中的马列主义老太太,也是憋不住的有话要说。她回顾自己追随党的一生,真心地认为自己是真心为党的,所做所为,乃至所思所想,也都是在听党的话的前提下的率真之举。可是文化大革命中,她先是听党的话宣判别人,很快是接受别人的宣判——说政治太敏感,这里只说吃。由于多数时候吃不饱,大家只好想尽办法找吃的,一切能吃的,诺如草根、树皮、棉絮,都吃到了,最登峰造极的是:当时她的一个在北京市委任副秘书长的亲戚,竟亲自尝过厕所里的咀,因为考虑到这毕竟是肉!这是我听到的关于文革的最咳人听闻的一个细节!

  文革被否定了,因而韦君宜是幸运的,因为她不会再因为说了真话而遭罪。相比之下,不幸运的人就太多了,随便举个例子,像彭大将军,只是因为到各地转转,见老百姓吃不饱,他也是穷孩子出身,忍不住说了真话,写了"万言书",却惹来大祸;还有我见过多次面的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也是在文革中见各派争斗,民不聊生,忍不住自己"跳"了出来,说了句真话,但是从此他罹难多时,甚至在他受批斗的时候,有人往他脸上吐痰,痰迹扯成长丝,他还不敢用手抹去!这是说真话带来的后果,可是说假话,有违良心,他们又不干,怎么办?还是萧乾先生吃亏之后想出了办法:"到了不能说真话的时候不说,但决不说假话!"这是他给我的题字簿上的留言。沉默,有时也可以是一种生存方式。

  话多,有时候还会添乱。听过一个外国的幽默笑话:一辆汽车在大桥头被警察拦住了:"祝贺你司机先生!你是我们这个大桥的第一万辆汽车,我们将给你1000美金作为贺礼。"说着边开支票边问:"顺便问一句先生,你将怎么花这1000美元呢?"司机一高兴,说道:"我要先考一个驾照。"他身边的妻子忙插话说:"警察先生您别在意,他喝多啦!"这时一直打瞌睡的司机的老岳父从后边座位上醒过来说道:"瞧瞧,我说你们偷了车跑不远吧?"

绿茶 发表于 2005-1-7 00:07

沉默是金!

槐荫夜话 发表于 2005-1-7 00:27

呵呵!沉默有时也是一种逃避,倘若一味的沉默,这世界是否有点灰暗!

逆风飞扬 发表于 2005-1-7 11:51

在适当的场合保持沉默,会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在适当的场合进行沟通,会给自己创造上升的空间。

如影随形 发表于 2005-1-8 19:53

有的时候沉默更好一些啊

风自流 发表于 2005-1-12 18:43

言传心声,不说,谁知道你是拿跟葱?????

纳兰容若 发表于 2005-1-12 23:32

[quote] [u][b]风自流[/b]  在 2005-1-12 18:43 发表:[/u]

言传心声,不说,谁知道你是拿跟葱????? [/quote]


好说好说,呵呵~

偶尔适当保持沉默,

是适合生存的一种方式。

:emot5:

风自流 发表于 2005-1-13 10:27

哦 适当的时候 保持沉默
看来 适当的时候就是 表达之余
看来 还是表达比较重要

书蕴 发表于 2005-1-23 01:44

[quote] [u][b]风自流[/b]  在 2005-1-13 10:27 发表:[/u]

哦 适当的时候 保持沉默
看来 [color=Red]适当的时候[/color]就是 [color=Red]表达之余[/color]
看来 还是[color=Red]表达[/color]比较[color=Red]重要[/color] [/quote]


呵呵,

你倒很会咬文嚼字,

借机钻了文字的空子。

表达的重要性,

正是要区分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罢了,

也就是论证了适当的时候应该保持沉默。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