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论坛's Archiver

小鬼 发表于 2007-4-13 13:57

《亚当的苹果》:一次技术拙劣的模仿

  很明显,《亚当的苹果》的作者沐童在刻意模仿村上春树,这是一次技术十分拙劣的模仿。表面上看,这部小说也在强调当代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心灵的重负,但是它文字的贫血和精神的苍白,使之不仅缺少村上作品对人性的有力开掘,而且缺少读者所期望的文字品位。

  小说描写了以“我”为主的4个男生在中国某著名高等学府的学习和生活,确切地说,是荒芜的学习和糜烂的生活。他们堕落、绝望、厌世、偏激,大学4年的全部就是“性、烟


草、酒精”。他们靠这3种东西度过金色华年,也靠它们麻醉自己。说实话,沐童对这4个大学边缘人及其他学子并不成功的塑造,只会让人对当代青年感到深深的失望,甚至是憎恶和愤慨。虽然,类似的学生在中国当代高等学府中确实客观存在,但他们绝对不是主流。代表阳光、上进和人文精神的人物的缺位,使这部小说非但不具有向上的意义,而且给人不健康的污浊感。

  沐童说:“世上最永恒的是:性、酒、艺术;世上最短暂的是:性爱的高潮、酒后的酣醉、艺术的灵感。”这话说得倒颇有些道理。但在《亚当的苹果》中,却只有性、酒,性爱的高潮、酒后的酣醉,独独没有艺术、艺术的灵感。小说的文字是粗糙的,述说是单线条的,最为致命的,还在于用这种粗糙的文字述说出来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充满暧昧意味的故事。它只有对边缘人物低迷状态的浅薄书写,而没有对普遍意义的人性的深入表达。

  女作家模仿张爱玲,男作家模仿村上,这似乎早已成为潮流。不过,画虎不成反类犬,众多人学的只是皮毛,丢弃的却是精髓。(储劲松)
京华时报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