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畅游书海
今人比文字出现以前的先人优越,就在于可以通过读书认识世界。每一个大学问家、大作家都无不学贯中西、博览群书。现在的孩子们,仅凭课本上有限的几篇文章,根本无法满足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更不可能培养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创新不断的跨世纪人才。那么,家长可以做什么呢?答案就是吸引孩子热爱书籍,有效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孩子畅游浩瀚的书海。
建议之一:“趣”、“广”、“精”。
“趣”,就是有趣。味同嚼蜡、读了一页还不知所云者不要。特别是低幼儿童,要选择有趣的中外童话、民间故事等,主要是图文并茂、装帧精美的连环画之类。从他们识字一开始,就把他们吸引到书本中。从过去缠着爸妈讲故事,到自己可以看故事,简直是如饥似渴。不是吗?在寒、暑假、双休日,在新华书店,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席地而坐,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每当此时,我们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暖意。有一次,女儿走进橱房,看见我正在对照书本炒菜,竟露出惊讶的眼光,那一刻我读懂了她的眼神,那就是,书真了不起,连煮饭炒菜都有书本参照,书在孩子幼小心灵里的地位迅速提升。
“广”,即广泛。随着年龄增长,不仅要看童话、故事,还要选择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传记,不但要读文学作品,还要读点数学、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读高中以前,还应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看一遍。这些大部头宜放在寒暑假阅读。当然,近、现代名家、名著也要配合课本进行选读。这些名著都是经过时间这个最公正的批评家检验过而流传至今的。
“精”,就是精选、精读。古今中外名著名篇,何止千千万万。从低幼儿读物开始,始终都应精挑细选,只有那些值得一读再读、有保存价值的才买。对铺天盖地般的各科教辅类书,更要帮助孩子精心挑选,以少而精为原则,当然老师的推荐应是首选。精读就是在泛读的基础上,对那些经得起一读再读的名著,名篇,认真仔细地多读几遍。如孩子有兴趣,第三,还可再读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和他的传记。
建议之二:“积”、“用”、“适”。
“积”即积淀。思路开阔、语言生动、用词贴切,源于积累,源于泛读、精读,中学生最好能坚持写读书笔记,而高中生最好每天养成浏览一种报纸,并养成剪报的习惯,包括定一份杂志。这样日积月累,就能厚积薄发,以至以不变应万变,何愁写不好作文。
“用”即应用。就是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课内文章举其一,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反其三,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同时,把课外阅读学到的知识、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用于课内,使写作能力相辅相成也越来越强。
“适”既适合。有些书并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开卷”并非总是“有益”,特别是一些“口袋书”、一些“地摊文学”,家长应注意防范、引导。
页:
[1]